也難怪農村裡的年輕人都不樂意種地,更願意背井離鄉進城打工。
許多行業的公司在國內卷不動之後,就投奔了國外。
就連短視頻也是如此。
所以,為什麼不去國外?
「哪有這麼容易啊……」陪同路菲菲一起來的人中,有本市最大的果品公司老闆。
「我們2006年以前就做水果出口生意,後來國外的訂單忽然都沒了,實在做不下去。」
路菲菲:「突然沒了?」
外國人口味突然全變了?這不可能吧。
訂單沒有的最大問題是綠色貿易壁壘,這位老闆對此顯然是怨氣滿滿:「我去年七月,出口一批荔枝到美國,它要求荔枝不能有活蟲、樹葉、果柄不能超過十厘米!農藥殘留限制了176種!還要求在一度下能連續存放十五天!還要申請他們認可的綠色標誌!認證要錢,使用標誌要錢,申請認證的檢測設備要錢!
我說美國伺候不起,想轉手賣給韓國,韓國要中國檢疫部門提供《病蟲害發生總目錄》,還要派他們專家來實地考察,專家出差費用由我們全出,然後才能出口!」
路菲菲沒問他最後那批荔枝怎麼樣了,聽起來……可能、大概、也許……只能出口轉內銷了吧。
不過,確實國內種植水果的人是不怎麼講究。以前真就是純純望天收,果子愛長成啥樣長成啥樣,都是大自然的恩賜。
蘋果吃了那麼多年,也就這幾年才有人想起來在地上鋪鋁箔,反射太陽光,讓蘋果全身上下都紅得鮮艷漂亮。
這事算什麼特別難的技術嗎?只是想不到,覺得無所謂罷了。
冷鏈運輸在路菲菲看來是很正常的操作,下樹就預冷,然後一直低溫保存,不然智利的車厘子也活不到進海關。
日本90%的水果預冷處理,中國只有5%,產地多產量大,完全沒想著要特別精心保存。
外國人不愛砂糖橘嗎,也不是,就連離中國特別近的東協各國,都愛吃的,不過,他們吃的是越南種植的品種。
冷鏈技術不是沒有,就是覺得幾毛一塊的水果,不配這麼好的待遇。
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心理:努力投入還不是為其他地區做嫁衣,我們花錢投入,別的地區跟著一擁而上賣,憑什麼讓他們搭我們的便車!不干!大家一起擺爛!
對品牌也完全沒有概念,水果嘛,不就是大馬路邊上賣的,難道也能叫星巴克、海飛絲?
對於路菲菲來說,這有什麼不行的?
「水果也可以有品牌,但是我不知道你們想把這個品牌做多大,一個鄉?一個市?一個省?兩個省?」路菲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