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命關天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助理們代筆給回了。
這個助理很年輕,是醫二代了,恰好是江以華一起長大的好兄弟。
他見到這封信,就第一時間遞到院長跟前,臉上的憤恨之色還沒消散下去。“院長,您看看,我就不知道池芸兒這麼好的姑娘,自己返城了,還想著讓其他知青們有機會返城,不要繼續在鄉下蹉跎大好青春。”
“三百個名額,咱們京都除了開設新廠外,誰能辦到?而且員工的工資,也都不用組織和咱們醫院掏半分錢。”
“她的能力有目共睹,從六月份到現在,不過才三個月,她每時每刻都給咱們帶來驚喜,哪裡犯過一次原則性的錯誤?”
“我們不看好的事情,經過時間的考驗,不都成了?”
“需要他一個沾別人的光有了工作、除了學習什麼本事沒有的小知青,在這裡耍心眼指手畫腳?”
“難道說池芸兒下來了,他能夠爬上去?”
院長低頭看過去。
信上的字書寫得並不流暢,像是許久沒有拿筆的人,在一筆一划刻意地寫著。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這是那人為了隱藏筆跡,故意用左手寫的。
能夠雙手寫字的人,而且另一隻手甚至寫得比其他人的好,那麼其確實有那麼點自負的本事。
寫信的人字裡行間,除了批判池芸兒因為曾經貢獻不小,現在做事過於激進,雖然說那些動盪的歲月過去了,可誰能預料到明天是什麼樣的。
不過,既然店鋪都開張了,那就繼續開著,只是以後得用低調穩妥的方法,免去其他單位眼紅而舉報。
看到這裡,院長都禁不住樂了。
這人寫信的時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現在京都已經開始煥發出蓬勃生機,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舉報別人商鋪開辦得好,這才會招惹人眼。
既然眼紅,兄弟單位們只會有樣學樣,也開辦起來各種店鋪,增加單位的收益。
其實院長明白,這人無非是想要通過自個兒的大局觀,想要說服院裡的領導。
可能在這個年輕人看來,老一輩必然固步自封、墨守陳規,越是責任大的人,越發不敢冒險。
可惜呀,院長他們是被池芸兒循序漸進地洗腦過來的,從原來死馬當活馬醫中,看到了希望和改變。
“你們也看看吧,”翻閱了一遍,院長將信件遞給了眾人。
他們湊在一起看,越往下看,他們的臉色越跟那助理凌康泰一樣,難看得緊。
“我家芸芸真是跟東郭先生一樣,救了狼不僅沒有得到感謝,卻要餵飽那貪婪的肚皮!”池父氣得不行,磨著牙道,“不知道是誰幹的,要是被我給查出來,呵,我讓他從哪裡來滾哪裡去。”
“讓他真正見識下,什麼叫做假公濟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