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為勵志姐,各大媒體爭先報導,教育孩子們勤奮能夠創造奇蹟……
好在謝筱芸接受採訪,但是要求記者不要刊登自己的名字和個人信息。
所以大傢伙知道有這麼個人,卻不清楚具體是誰。
整個京都都興起一股勤奮創造奇蹟的熱潮來,甚至將嚴峻的旱情帶給大傢伙的焦慮沖淡一些。
謝筱芸一直在飯店工作到了八月末,才去學校報到。
她在那裡也有宅院,不過被租出去了,正好上個月騰出一個套房來。
他們一家三口便以租客的身份住進去。
這是正屋東側帶著個小隔間的,小隔間可以作為會客廳或者餐廳,寬敞的裡屋用於起居室,擱置著他們平時用到的東西。
南面牆砌了整面的炕,上面擺放著兩排木箱儲物,炕中間擺放著與炕齊寬的炕桌,將起分割成兩個空間。
明亮的大窗戶採光性不錯,被謝筱芸掛上了碎花帘子。
規規矩矩的四合院中,一共入住了六家,正房兩家,東西廂房也各兩家。
他們平分了院子裡的菜地,雖然每戶只有十來平米的位置,可庭院裡有古井,還能在如此旱情日益嚴峻中,能夠為菜地提供足夠的水,種植些糧食和蔬菜,大家已經十分滿足了。
不僅菜地,就是菜地四周的空地、窗台、屋前、屋側等等,幾乎是除了下腳的地方,他們全部瘋狂地種上東西。
盧海鈞和謝筱芸也入鄉隨俗地,擺了半天的陣杖,甚至屋檐下還用硬鐵絲在保證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密密麻麻跟串糖葫蘆、又如珠簾般。
為了方便打理,盧海鈞還尋人焊了個便於攀爬、收納方便的梯子。
鄰居們見狀,直呼高手吶,真正將空間利用到了極致,也紛紛效仿起來,儘自己可能應對更加嚴峻的旱情。
倒座則是共用的廚房、車棚、雜物間和浴室。
這裡距離運輸隊遠了點,不過盧海鈞在單位表現不錯,加上有人脈關係、手裡小有積蓄,是以他購置了部隊淘汰下來帶斗的摩托車。
雖說是淘汰下來,卻並非是用到不能使用的,而是更新換代閒置的,約莫六七成新。
盧海鈞檢查過後,將磨損的零件更換一遍,跟新的沒有任何區別。
不過呢,對於外面,他只是打磨下,塗抹了迷彩漆色,真得是隨便塗抹,後視鏡和擋風換了下,再買了一套灰撲撲的兩大一小的頭盔。
這摩托車升級為他們家新的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