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小力氣就比平常人大,再加上一直鍛鍊,楊杏花猝不及防,被頂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顧瑾趕緊招呼:「娘,快來接水。」
李氏急忙將木桶放在泉眼下。
楊氏氣得眼冒金星,張口就問候顧瑾的祖宗十八代。
「日你先人板板,你個小丫頭片子,怎麼那麼沒有家教?」
「我家瑾兒從小被他爹教導得知書達理,是你這個老虔婆為老不尊,這泉眼又不是你家的,扒著不放,臉皮比城牆還厚。」
李氏也不甘示弱,瘋狂輸出。
兩人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
顧瑾用水瓢舀了一瓢水遞過去:「娘,喝,喝飽了,繼續罵。」
她很慶幸這輩子的娘親是個潑辣的,要不然,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村子,活不下去。
這時,村長老楊頭趕來了,他大喝道:「吵什麼吵,再吵你們兩家都不准接水。」
老楊頭煩死了。
自去年上半年起,雨水就逐漸減少,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
中秋過後更是滴雨未下。
災情越發嚴重。
期間朝廷發了兩次賑災糧,就沒有了後續。
幸虧上揚村往年風調雨順,家家戶戶都有餘糧,雖然吃不飽,但至少沒有斷炊。
誰知過完年後,老天爺依舊沒有下雨,坐吃山空,不少村子已有餓死之人。
縣丞無奈,只能上報朝廷,申請乞食。
只是朝廷的詔令遲遲不來。
眼看災情越來越嚴重,州官怕動亂,派了許多兵到處巡邏。
一旦查到災民私自行動,格殺勿論。
上揚村好歹還有一個泉眼,別的村,為了喝口水,村子裡經常打群架。
眼下,只有等到朝廷下的詔令,上揚村才有活下去的機會。
「老村長,今天要不再去縣裡面打探打探,再遲些日子,只怕會死人。」楊杏花小聲問。
聽到楊杏花的問話,周圍的人急忙豎起耳朵。
如果能夠去別的州乞食,那就得多打點水回去。
路上帶的乾糧,必須備足。
老楊頭不耐煩地擺擺手:「問什麼問?」
「如果縣裡來消息,肯定會有人來通知我們。」
「現在最重要的是派人守住村口,萬一被別的村把這口泉眼奪走,我們村就完了。」
顧瑾在一旁聽到後,心裡七上八下。
生活在和平的她,從來不會為水發愁,每天只要打開水頭,自來水就用不完。
想不到在這個年代,真的有渴死的人。
她拎著一桶水,深一腳淺一腳跟在李桃花的身後,愁容滿面。
回到家,李桃花先舀了小半桶水放在一旁合面烙餅,剩下的存著。
只要過了災區,水就不再是稀缺資源,所以,逃荒路上的糧食得準備充足。
「娘,是在準備逃荒的糧食嗎?」顧瑾抬著頭問。
李桃花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