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殺人的場面極其殘酷,所有活著的災民,都已經嚇得說不出話來。
顧瑾又慌又怒,胃裡還翻江倒海,噁心的想吐。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哪裡見過如此殘暴的畫面。
胎穿八年,她一直努力的在適應這個朝代。
想要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帶著一家人過上和和美美的日子。
她在村里,可以與封建陋習抗爭,但她在皇權絕對力量面前,弱小的像一隻螞蟻。
那龐然大物,動動嘴皮子就能夠將他們一家送入黃泉。
顧瑾臉頰一涼,她伸手摸了摸,才發現自己已淚流滿面。
李桃花也哭了。
她伸手,將兩個孩子摟進自己的懷中,在她們的耳朵低語:「不怕,有娘在。」
李大海和李母悄悄別過臉,拭去臉上的淚水。
物傷其類,李忠義,李仁勇和元家人皆紅著眼,望著一起逃荒的同伴屍首分離。
「所有人聽著。」
「聖上仁義。」
「准許爾等前往瀾州乞食,途中不可進城,不可驚擾百姓,違者斬立決。」
怕災民們沒有聽清楚,白面書生讓士兵拿著令旗,騎著馬圍著他們又高呼了三遍。
最後,勒令所有災民跪地謝恩,那群官兵在才騎馬離開。
逃荒快一月,所有人早就疲憊不堪,再被官兵們這麼一嚇,有很多人直接就起不來了。
「老天爺這是不給一條活路啊!」
「是想逼我們去死!」
一直壓抑著的哭聲,漸漸連成了片,這種絕望的情緒感染了很多人,痛哭嚎叫的聲音響徹原野。
顧瑾從地上爬起來,大聲喊:「外祖父, 外祖母,大舅,小舅,娘,不要哭,我們走。」
朝廷想讓他們死,他們偏不死。
只要還剩一口氣,爬都要爬到瀾州。
現在這種情況,顧瑾總算明白了一件事。
原來,早在朝廷詔令下達的那一刻,當朝皇帝就已經放棄了這一批災民的死活。
第14章 亂了
三千里路。
本就是個死局。
更何況,當朝預判到了災民會動亂。
所以,在濟州城時,災民們不過鬧了片刻,就被利箭射殺。
如今,又勒令他們不准進城,不准騷擾百姓,這也就斷了他們一路討飯前往瀾州的機會。
如此,他們只能挖草根,剝樹皮用來充飢,吃不好吃不飽再加上生病,野獸襲擊等,一路走一路死的,等到了瀾州,只怕所剩無幾。
到時候,瀾州接收災民,沒有一絲壓力。
皇帝,他在以人命的代價維護社會穩定。
顧瑾不懂政治。
她只知道在她原來生活的那個國家,無論是旱災,水災,地震,國家都會出手相助。
同樣是士兵,他們會在洪災發生時以肉體做沙包抵擋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