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乾菜,野菜,筍子,臘肉,鹹肉,等互相搭配,明明食材大同小異,但頓頓味道都不同。
所以這一個多月了,李家人並沒有覺得生活質量有所下降。
一百多斤山藥和兩斤多石橄欖存進地窖,顧瑾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金剛谷四面環山,多的是山坡,或許,明天還能繼續找到更多的物資。
第二天,李大海留下來砌茅廁,李桃花做飯帶娃,其他人全部出動。
果然,在其它山坡,他們又找到不少山藥。
一家人早出晚歸,林林總總算下來,差不多挖了三百多斤。
山藥整根保存,就算只是常溫通風處,也能存放三四個月。
存放在溫度比較低的地窖中,山藥應該可以保存更久。
李大海的茅廁也終於搭建好了。
為了保證茅廁不晃悠,他建造得比較小。
也就堪堪能進一個人。
老實說,這茅廁建造得真不怎麼樣,但條件擺在這,暫且只能如此!
糧食有了,田地種好了,茅廁也有了,閒下來後,七口人住一個山洞,到底不方便。
眾人商議後,決定分開住。
李大海和李氏依舊住最大的洞穴。
李忠義,李仁勇兩人住旁邊小一點的洞中。
這片區域還有好幾個洞穴,但都太小了。
李桃花帶著顧瑾,顧秀,顧安安便住到了南邊比較遠的洞穴。
不過,真要有什麼事,喊一嗓子也能聽到。
雞和鴨在顧秀精心的餵養下,每天都會下蛋。
因為沒有餵飼料,吃的就是蚯蚓,草籽,還有各種野菜,它們下的蛋格外好吃。
李母望著竹筐里的雞蛋發愁。
實在是太多了。
十隻雞,七隻鴨,天天下蛋。
一天就有十七個蛋。
瑾兒說雞蛋有營養,必須保證每人每天一個,李母每天早上都會煮一鍋。
但還是會剩九個蛋。
這段日子攢下來,差不多有三百多個蛋了。
並且那些雞鴨還在持續的下蛋,源源不斷,根本吃不完,為了方便儲存,李母做了一部分鹹蛋。
「這要是和能和別人交換物資就好了。」李母喃喃自語。
顧瑾笑道:「換啥,以後每天每人煮兩個蛋唄。」
「多出來的存放在地窖里,又不礙事。」
「等過段時間天氣熱了,雞鴨下蛋就不會下的那麼勤快了。」
李母拿著針線,縫補著家人破損的衣裳。
顧瑾看著老人手中的針線穿插,忽然想起在山坡上看到的一種植物。
苧麻呀!
這玩意在山腳下,到處都是。
苧麻莖皮纖維細長又強韌。
剝下來後,皮莖潔白富有光澤,且拉力強,又耐水濕。
在顧瑾那個時代,苧麻可織成各種布。
比如夏布、飛機翼布,橡膠工業襯布、電線的包被,漁網、還有制人造絲、人造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