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小姐被关在家里,这几天除了苏宅的人,其余什么人都没能见着。春喜能出去,当然帮着打探了不少消息:我听人说了。魏大人和夫人从花阁回去后,并没有多争吵。魏大人照旧上朝,有言官匿名参了他一本,认为他品性不行,不适合执教新入朝的官员。
这么细节的朝堂事,本不该让春喜知道。
春喜嬉笑一声,颇为自傲:魏大人家那边的扫街,和我们这儿的扫街是熟识。他们消息灵通,偷偷和我说的。魏大人为此请了好几个翰林院的同僚去自家吃饭,是魏夫人亲自下厨做的饭菜。出来后在门口说这事,被他们听得清楚。
皇帝哪管这种小事,估摸着内阁和吏部商量着要不要换个人。魏大人不想被换,只能拉帮结派。
苏千轶:魏夫人亲自下厨?
春喜点头:是啊。夫妻总是一体。魏大人遭难,魏夫人日子也不会好过。她当然需要帮衬着魏大人。
苏千轶在花阁时还想着要如何帮魏夫人一把,没想还没帮,人已自动走回到夫君那儿去:还以为魏夫人因这等事,能拿出点气魄。
人都冲到花阁去了,最后居然又回到魏大人身边,当一位帮衬的夫人。
一切就和春喜说的那样,真介入做点什么事,容易里外不是人。
春喜见自家小姐声音低落,又免不了问:小姐希望魏夫人怎么做呢?他们还有一个女儿。要是魏夫人以后改嫁,又或者孩子跟着魏大人,魏大人再娶妻,孩子日子都过得不容易。往后成亲也会是一桩麻烦事。
苏千轶问春喜:你觉得魏大人经过这一次,会改么?他下次没了钱会不会又去动夫人的嫁妆?上次是在花阁,下回要是充面子把钱花在别的上面呢?到时候他们的女儿,日子能过得容易吗?成亲会有嫁妆吗?没有嫁妆可以许配给好人家吗?
春喜琢磨一下:这不知道。
苏千轶又问:你说他宴请同僚的钱,是不是魏夫人出的?
春喜迟疑。能拿嫁妆钱上花阁,说明手头没钱。宴请的钱说不定还是魏夫人的嫁妆。
苏千轶:所以整件事,错在魏大人不该去花阁乱花钱,又拿魏夫人的嫁妆钱。他承担了后果,却还是要魏夫人替他付这笔宴客钱。
她直摇头:单说这一事,魏大人能改尚好。要是不能改,往后麻烦的地方多了去。
嫁妆钱有用光的那一刻。到时一家三口怎么在京城过日子?
衣食住行都要钱。官家女子多要请女先生教习字看书,虽不用科举,但也要给孩子启蒙学持家。
苏千轶和春喜说:她既甘愿回头,就自己受着。要是哪天她求助了再说。我是希望她能够意识到,这件事要是说去花阁闹了一场算是错,那被京城人议论纷纷,又牵连到魏大人官职,已付出足够多。其余的都该是魏大人承担。最初的起因,又不是魏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