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琪為了再次證明,自己參與范榮違法的活動不多,不得不再次從頭開始交待她曾經介入的,了解的范榮的商業活動。
和葉銳,顧添他們之前分析的差不多,范榮是把在大城市看到的商業模式,無限照搬到小城市。
比如奶茶店,咖啡廳,簡餐西餐廳,甜品店等等……
這些都是首先在大城市風靡起來的,發展到小城市需要一定的時間。
很多追逐風向標的人,首先考慮的也是在大城市投資。
來找范榮付費做諮詢的客戶,說通俗點就是掙了點錢的大老粗,這些當下社會流行的很多東西,他們根本沒接觸過。
范榮稍微給他們一講,再一吹,然後再帶著走幾家鬧市區的門店,立刻把他們想要大賺一筆的心情挑動起來了。
心潮澎湃之下,他們很難理智客觀判斷這筆生意是否可行。
他們的認知也不足以讓他們能夠做出風險預估。
大城市的投資夠不上,小城市,熟悉的家鄉是最好的切入點。
一家家的山寨店就這麼開上了……
范榮為了做好全方位的信息提供,他也會去各種展會尋找資源,但是他尋找的資源並非說要媲美連鎖大牌。
他尋找資源的核心點是有利可圖……
層層利益盤剝之後,真正落到產品本身的金額少之又少。
自然很多人的店開起來了,但是因為供貨的品質跟不上,失去了生意的核心支撐就沒辦法留住客戶。
生意當然不能長久……
這期間,范榮就要發揮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以及自己無微不至關懷客戶的表面態度。
然後這些投資失敗的人,把問題都歸結在自己不懂經營,盲目跨界不懂運作上面。
這樣一方面最大程度降低了他們來找范榮扯皮,另一方面萬一他們還有資本,可能還會被范榮再次割韭菜。
其中一些人實力雄厚,準備投資的金額預算也會不同。
從選址到供應商選擇范榮也會注意,甚至會打聽清楚大品牌加盟後,手把手教他們加盟大品牌。
這幫人大部分都賺到了錢,結局就是更把范榮奉為大神。
日常請吃喝都是小意思,更是主動給范榮推薦客戶,積極參加范榮舉辦的各種培訓會。
目的只是想要和范榮保持友好關係,獲得當今最前沿的諮詢和發財機會。
范榮的能耐也就是能忽悠住百萬以內的投資,再往上他是真不行了。
但是這些送上門賺錢的機會,他不想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