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得再分散一批人,轉移到江家的祖田上。
「我們家祖田荒了些,找塞外的商人買些草種,讓分過去的人先開荒,然後撒草種。再搭棚院,準備養雞用。」
謝星珩跟他聊過,豆渣作為飼料,可以覆蓋許多品類的家禽家畜,他們常吃的都可以。
以後還能養豬,也能放羊放牛。
江知與辦事,講究一個物盡其用。
先按照大規模養殖來劃地,用不完可以閒置,反正都是荒地。好過零零碎碎慢慢擴,場地弄得亂七八糟。
開荒是靠人力,人力便宜。難民們只要有個活干,糙米糙面窩窩頭,再給低於市價的工錢,熬過這陣再說。
草種更便宜,一兩銀子能灑滿十畝地。
大啟朝畜牧業沒發展起來,各地散養的羊群未成規模,每年還是兩國商貿往來引進多。
牛就更別提,老死病死的牛才能吃上一口。
不排除有權勢的人偷吃。
這很容易操作,比如江家,農莊裡就有牛。
他們真要嘴饞了,牛有很多種死法。
只是古代肉食食譜豐富,權貴們能吃各類野味,可替代品多,少有人這麼幹。
普通百姓家,常見的肉類就只有雞鴨魚豬,也很稀缺。
糧肉都是好東西,兩邊都要抓。
「人太多了,這樣分下來,最多兩個月就能把我安排的事做完。我打算抽調一批人出來,一個農莊三十個,我家祖田祭田湊湊數,能有一百個,簡單訓練一下,讓他們暫時做農莊護衛。」
這個人數不過分,突然新增一千多難民,官府又不會一直派官兵看守,給常知縣報備一下,等朝廷賑災了,自然解散。
人力還有剩餘的。
江致微說:「我記得莊子附近還有兩個池塘?楓江水多,他們擅長捕魚養鴨,不如再分些人出來。」
池塘魚少,就不撈了。
養些鴨子,也不指望他們能掙錢了,收支平衡,少虧一些就夠。
江承海點頭,跟江知與說:「先邀族親聚一聚,我明天帶你去,給你撐腰。你先把豆子能做的事講一講,要他們現在就選人出來試做,特別是曬醬,一下幾個月半年的,要提早開始。有幾樣能成,豆子就多種些。他們後半年就不種地了,豆子下來,都各有營生了。」
雖有士農工商之分,可商戶子弟能科舉,改換門庭只在一念之間。
手頭有了錢,孩子使勁兒生,往學堂里送,總有一個出息的。
種地能供幾個人?
他們家也有先例,兄弟倆分工,一個經商顧家裡開支,一個當官保家裡平安。
族親各家也能分,隨他們怎麼弄。
這頭順利,就能在田地里再安插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