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要錢要糧,錢糧從哪裡來?
商業經濟可以帶動民生發展,當前時代生產力有限,農商大有可為。
因地制宜,以「振興鄉村」的觀念,去解決民生問題。
各地經濟整體性提升,抗風險能力也自然提升了。
經濟提升,老百姓手裡有了閒錢,就會拿出來花,市場流動起來,經濟也就活了。
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一代代人去努力,方針定下,還得有推行的魄力,也得有壓制權貴鄉紳的本事。
對謝星珩而言,這三道策問,實際上一道題。
商貿流通了,錢糧攢起來了,才能大興水利。
水利怎麼做,就交給專業人士。他只能提一點理論性建議,沒有實地勘察過,怎樣開工,他不懂。
正經寫上卷子,又不能這樣激進。
提綱寫完,謝星珩抱著手爐沉思許久,在文辭上做了修改,讓他的話看起來偏理想主義一點,有年輕書生的意氣,顯得他很「呆」,不切實際,又真的有想法。
想法能不能實現另說,這點才幹足矣。
經史類的題目,是謝星珩本次科舉最大的難關。
大啟朝是個架空朝代,可這裡的很多東西,包括文化發展,都能在他熟悉的歷史裡,找到些許影子。
尤其是文化。就拿科舉來說,所讀書籍,跟後世沒區別。
這方面他能依據所學,大膽作文。
到了史料這塊,他便束手束腳。
他還沒來得及翻幾本史書,當朝政局了解也非常淺薄,有限的精力全撲到了書本上。
寫寫刪刪,整出兩篇中不溜秋,毫無亮點的答卷,再把時務三策擺一塊兒,簡直是屎上雕花。
謝星珩長嘆一聲,仔細檢查,照著格式,認真謄抄完畢,他的考卷就定下了。
交卷出場,已近黃昏。
鄉試三考,今天出來最晚。
考場內,有考生點上了蠟燭,繼續熬著時辰。
謝星珩臨近大門前,揉揉臉,把喪喪的情緒趕走。
無所謂。
他來了一回,也算長了見識。
區區科舉,也不算很難嘛。
多給他點時間,他背背書,翻翻史冊,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就沖他這張臉,真到了殿試上,探花也考得。
今年……人事已盡,他無愧於心。
中秋佳節,貢院外等候的人少了大半,餘下都是考生家屬跟氣氛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