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上了樓。
包間大,裡邊擺了三桌酒,中間的屏風撤了,人再聚進來,顧慎行闊氣加酒加菜,把謝星珩跟江知與安排在東邊那桌,都是俞平府人,跟趙銘隔得遠遠的。
他舉目四望,沒見著江致微,側身找他書童,低聲詢問:「你家公子呢?」
硯南說:「還沒回來。」
江致微也接了帖子,考完就過來了,吃酒吃一半,碰見江萬川帶著幾個弟弟妹妹出來看花燈,人跟他打招呼,他只好過去聊一陣。
不知被什麼拖住了,這時還沒見人。
顧慎行無奈,只好拉著許行之,一左一右把趙銘架在中間,把他看著。
越是這樣,謝星珩越是好奇。
江知與在桌下戳戳他腰側,給他使眼色。
這些書生都是新認識的,交情尚淺,能這樣維護著,他們也該順著台階下,不能把場子鬧太難看。
謝星珩知道的。
只要趙銘不騎臉惹他,他能「秋後算帳」。
科舉場上,把同一年參與科舉的書生叫「同年」。
同年相聚,尤其是考完以後相聚,從考題作為切入點是最合適的。
這時的聚會,大家心照不宣的積攢人脈,除非背景硬到一定程度,或者原本就有私交,通常不會照顧個人情緒。
提到考題,一下變臉,也不會是他們想要結識的人。
這回考試重時務,也是以各地遭災情況列的題目。
這個話題對謝星珩很友好,要是真的討論經史,他前陣子積累的聲名都得臭掉。
朝廷以工賑災的經驗只有短短六十年,六十年看起來長,單獨論賑災次數,又少得可憐。
地區不同,災情不同,工種波動大。目前常見的以工賑災形式,是就地找災民,朝廷出資調物,讓他們自己把安置房蓋好。
安置房蓋完,會再進行災後清理。
這步做完,就是走流程,劃地、免稅。
話題友好,場合不友好。
江知與不好插嘴,場內也沒別的夫郎、婦人,他沒人能說說話。
謝星珩便把話題往江知與身上引,說起豐州賑災的事。
這也是他想傳揚出來的事,有功就得說。他們不貪賞賜,只為了博一個名聲。行走在外,多一層保障。
以豐州賑災舉例,再延伸到以工賑災上,這個工種就能長久發展,讓百姓快速的積攢財富,用最短的時間,養回最好的精神面貌。
「工種」難尋,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比如商行儉的家鄉,發展紡織業。比如農莊的豆製品。
農產品需要賣出去,才能換回銀錢,可以跟商業結合,大興農商。
錢糧有了,再去搞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