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星珩拿著長柄木劍,等他們把皮料上的繩索解開,攤在地上了,用木劍戳著皮料看細節,使它更加平整。
徐誠圍過來看,他已經戴上皮革手套,拿著一把寒光閃閃的匕首,跟謝星珩說:「我找一塊地方割了看看?」
生皮上有毛髮和血肉,這些都是要去掉的東西。
謝星珩原想自己試,接過匕首比劃半天,找不到一點切肉的手感,只好讓徐誠找邊緣的料子試試看。
林庚看徐誠動手了,也來這頭。
他做事不嫌髒,跟人合力,把整張皮料掛到了木架上。那是後一步的操作台,符合人體力學,有些像搓衣板的坡度,把皮繃緊,皮匠能坐著鏟皮。
徐誠手上準頭不夠,細細慢慢的沿著邊緣切割,說:「還挺好處理的,應該泡好了。」
林庚接了皮匠遞來的鏟刀,扯過皮料的正面,挑了血肉皮毛多的地方鏟,整體也比較輕鬆。
他是有技巧,也有準頭,但不是皮匠出身。
兩人試過,心裡有了大概判斷,再讓皮匠上手。根據皮匠說法,做個對照。
第一個池子的生皮,泡好了。但老皮匠說,再多泡個兩三天,料子會更好處理。
謝星珩旁聽著,確認是真實有用,思考著「濃度」問題,指著池子中心的區域問:「那裡有皮料泡著嗎?」
首批皮料下池子,是林庚親自盯著的。
現在來的都是他的親兵,他得謹慎些。
他順著謝星珩手指的方向看去,說:「有。」
離得遠,怕打撈困難,只泡了一塊生皮,還是他扔過去的。皮子砸上面,沉了一天才陷下去。
因距離和深度,打撈這塊生皮,有三個壯漢合力「拔河」,還拉拽了半刻鐘。
簡單處理皮料後,披到木架上,老皮匠一上手,就說這塊皮泡好了。
初期皮料的打撈,需要做數據記錄。
現在沒有檢測儀器,記錄內容簡單。
池子大小、深淺、離岸距離、所泡天數、皮料類型等。
牛皮少,羊皮多,還有少量馬皮、豬皮、驢皮。
第一批以試驗為主,類型儘量多。以後再根據實際生皮數量、需求,來下池子。
沼澤池的數量,聽起來少,真到了地方,因有大有小,這點池子,都把初期的五百張皮料都吃進去了。
謝星珩在這裡待了半個月,跟皮匠配合著做記錄,也在空隙里,跟他們說什麼皮料,做什麼製品合適。
古代皮革珍貴,很多東西都不會嘗試。比如皮鞋。這得是權貴階級才有的待遇。
但豬皮可以往這方向發展。
目前步兵數量占了大頭,鞋子質量跟上,能事半功倍。
雖然鞋子是最後考慮的事情,是在皮料有剩餘的情況下,再做嘗試的事。
但能先試著做一批出來,遠的不提,這次來開路的士兵們,就能發一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