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除夕開市,向家米行掛牌,糧價三十文一斤。陳糧都要二十四文一斤。
城裡許多百姓都拖到了今天才來買糧食,想著大過年的,總不能沒米下鍋,貴一點就貴一點,少買一點,喝個稀粥罷了。
結果向家又漲價!
民聲沸騰時,宋原領頭跟向家掌柜的理論。
一言不合吵起來,牽扯出來前因後果。
就是因為宋原買得多,他也誠心想買,所以向家才這樣漲價。
宋原怒極,也有對百姓們的愧疚。
他雙目赤紅著望著百姓們拱手道:「對不住大家了,沒想到我來買糧食還買錯了,向家抬價,讓大家過年都吃不著飽飯,我心裡實在過意不去。這樣,我前陣子還有一批糧食沒運走,大家照著常價,十四文一斤,想買的跟著我傢伙計去買。我損些倉庫租子,給大傢伙賠罪了!」
十四文一斤,確實是損了倉庫租子。
很小的一筆租金,因為大頭在府城兵屯。
糧食運過去,常家的兵守著,向家商號半點風聲都沒聽到。
文官哪能朝軍營伸手?當地關係的打點,也是別人找向家。
向家人在外頭打聽過宋原的動向,知道他那個倉庫里就兩千斤的糧食。
一個府城有多少人?兩千斤夠什麼?
再說,宋原是要買糧回津口縣的,他賣完手裡存貨,還得回向家買糧。
到時繼續漲價!
他們等著看好戲,等著宋原來求他們買糧。結果宋原臨時擺起的米攤,連著售賣到了正月初七,都還有糧食供應。
更因百姓們怕短期內買不到便宜糧食,來年的糧食要好久才下來,能多買,都多買了。
大把的銀子進帳,誰不眼紅?
向家開著米行,做著壟斷的糧食生意,還讓別人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做糧食生意,自家鋪面反而一個客人都沒有。
這是什麼道理?
向家來人砸攤子了。
宋原這頭也攤牌了。
他早說了,他是採購軍糧的。
給常家軍買的。
他笑眯眯說:「我們家大人,會把這件事上奏朝廷。」
是非對錯,讓皇上說。
向家商號的人知道好歹,同是朝廷官員,向坤跟常如玉都是一部之首,他們同等官職,這事是向家沒理,鬧到京城討不了好。
向家掌柜的立刻回去請了東家過來,東家來賠禮道歉,開口就是「大水沖了龍王廟」。
他們這便把價格降回去,也是十四文一斤。
這個價格,宋原不買。
本就是常價,有何誠意?
每斤降價一文錢,他也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