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遵旨。」
康熙看著年紀雖只有八歲,但思考的深入程度卻不輸給大人的太子,格外驕傲,他當年登基也是這個年紀,是時候放手讓保成去做些事情了。
這些「大人」才該思考的事情,跟大阿哥和胤祾兩個貨真價實的小孩子是沒有多少關係的,他二人整日瘋玩,下河看別人撈魚,上樹非要捉松鼠,小日子過得可充實了。
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很快就到了,要回宮的時候,路上趕得急,沒什麼好玩的,不是睡覺就是發呆。
回宮後,胤祾和他大哥再度陷入水深火熱的學習當中。
開春了,百姓開始在田地里播種,康熙帶著人又去了周邊巡視,太子負責培育的御稻米也開始在蘇州種植第一季,他密切關注著育種的情況。
除了北邊需要警惕,南邊的琉球也還未收復,福建總督姚啟聖與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這個時候卻生出了分歧。
康熙捏了捏自己的鼻樑,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
「保成,這些時日你也看了不少關於收復琉球的摺子,姚啟聖和施琅這兩個人,你覺得讓誰主征更合適?」
太子放下手裡的筆,端正坐好,他每日都在御書房,替皇阿瑪整理奏摺,所以知道不少時事。
明珠與這位水師提督似乎還是站在一邊兒的,早朝的時候,極力主張讓施琅專征。
同時,左都御史徐元文上疏彈劾姚啟聖,說他素性乖張,冒領軍功,揮霍金錢,強娶民女為妾,譎詐行私,數罪齊發。
那摺子他也看了,不過先不論這上邊寫的是真是假,這麼短的時間內,又在這樣特殊的節骨眼上,寫出這麼多的罪狀來,若說不是有人故意為之,傻子都不信。
姚啟聖這個人他知道,此人如今患背疽,病情一日重過一日,他卻毫不惦念妻妾與子女,也不著急治病救命,惟以不得收復琉球為憾,日日為此事奔走。
修建船舶,採購西洋新式火炮,壯大福建水師;發展福建民生經濟;舉薦賢良,對了,施琅最開始就是姚啟聖力薦,才得以入了皇阿瑪的眼。
可惜,按照前世的發展,明珠和施琅屢次在皇阿瑪面前進言,導致皇阿瑪認為姚啟聖確實有諸多不良行徑,對他多加譴責,收復琉球不久,他就病死了。
「啟稟皇阿瑪,當初一邊攻取收復失地,一邊招撫對面不堅定的將領這一策略,兒臣記得是姚啟聖提出來的。」
「不錯,起初大清兵力有限,又被三藩之亂牽制,騰挪不出多餘的兵力收復失地,只採取這樣的做法,不過此法確實有所成效。」
「自康熙十三年起,姚啟聖一直在福建為官,他最是清楚福建沿海以及對岸的情況,前幾年開海禁也是他先提出,從海關收繳上來的賦稅便可知,這一舉措為大清的百姓,為朝廷帶來多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