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瑤皇后閉目養神,口中道:「瞧著你這丫頭嬌嬌柔柔,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模樣,原以為你不會做這等伺候人的事,倒不想,做起來反倒是頗為順手,本宮倒是對你改觀了些許。」
這話中帶著話,借梳頭之事敲打沈清漪,原以為她是個嬌柔的世家小姐,卻不想心機手段也使得爐火純青,倒是讓她多了幾分吃驚。
沈清漪自然聽懂了她話中的意思,便從容笑道:「娘娘過譽,其實清漪在家中時便常常伺候母親和祖母梳頭,孝悌之意乃是頂要,而娘娘是天下之母,清漪為娘娘梳頭乃是分內中事,更何況伺候人,也該看伺候的是誰,該不該伺候,清漪自認此舉並無錯處,不知娘娘以為如何?」
言外之意便是為了保全家人不得已而為之,難不成你認為我做錯了不成?
明瑤皇后聞言便睜眼,笑道:「你這孩子果真甚得本宮的心,京中小輩裡頭生的美貌的並不在少數,但如你這般聰慧可人的卻並不多,本宮便今日領教了你的本事不由甚感欣慰,原以為如今京中再未曾出什麼有出息的,不想你這孩子卻是京中的佼佼者。」
她透過西洋鏡看向身後的沈清漪,話頭忽然一轉。
「本宮的耳旁曾刮過幾陣風,事情也恰巧同沈姑娘有關,倒不知這些京中趣事可否當真。」
沈清漪道:「娘娘說笑了,京中趣事自然當不得真,但既然能夠傳入娘娘耳中,可見此風並不小,還請娘娘指教一二,清漪也著實有幾分好奇。」
明瑤皇后道:「三年前,蜀王曾因遭人陷害而流落民間,曾被人所救才撿回一條命,也正因如此,蜀王便同那女子生了情愫,甚至還發誓,非此女子不娶。」
她邊說邊觀察著沈清漪的反應,卻見沈清漪神色如常,並未對她的話有絲毫反應。
明瑤皇后便接著道:「聽聞那救了蜀王性命的姑娘便是沈姑娘,不知沈姑娘對著故事有何感想?」
沈清漪卻只發出一聲嗤笑。
她道:「謠言果真是謠言,空穴來風的事便讓人啞口無言,不瞞皇后娘娘,娘娘方才所言確有此事,蜀王殿下曾經的確流落民間為清漪所救,但並無什麼婚約,清漪實在不知這謠言是從何傳來,難不成蜀王殿下身邊一言一行都在旁人的眼皮子底下不成?若當真如此的話,蜀王殿下落難又何必需要我一個小女子來施救?」
她的話說的極為巧妙,既撇清了自己同蜀王的關係,順帶著還若有所指地將話頭不動聲色地拋向了明瑤皇后。
經她說罷,若此事屬實,便等於是坐實了蜀王身邊被人安插了眼線,即便此刻無旁人,沈清漪的料定,謹慎如明瑤皇后斷不會將這樣的口實落在她的耳中,便也只能將此事一帶而過。
果真不出沈清漪所料,明瑤皇后將話頭淡淡帶過,不著痕跡地將話題拐去了家常。
然而還沒等沈清漪鬆一口氣,明瑤皇后忽然道:「本宮聽聞,你的小字喚作阿瑤?不知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