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姀的绣工很好,从前闲着没事时,便会给自己绣两身。就连姨娘的许多衣裳,都是出自她手。
姨娘曾夸她,这双手巧的可以去做绣娘了。便是自个儿在外,没准也能挣口粮吃。
这些布匹看起来光滑细腻,银丝勾织,又是大老远从苏州而来。窦姀身边就还有些弟弟从苏州带回的绫罗和丝线。
她知这些布料极磨功夫,均是重金之物。即便是富裕家中,却也难求。
本只是一碗粥的事,大娘子却馈赠这么多。
窦姀一时犯了难,看向昌叔犹豫道:“这......大娘子厚待,姀不敢收。”
昌叔只摆摆手,“姀姑娘,这没什么的,大娘子也是有事相求。您也知道,二爷这些日子胃口不好,你送去的他恰巧爱吃。大娘子听闻后,便想劳烦您每日多做碗粥送去......自然了,也不是要姀姑娘亲自动手,您若累着,便让庖人们去做,有粥就行了!”
有粥就行了?
窦姀忍不住笑了声,“他胃口倒是刁钻。”
......
窦姀本以为,弟弟只是这两日口味清淡。这样清甜却没味道的粥,应该多吃两日就腻了。
可是粥从送的那日开始,一连过去许久,都没有人叫她停手过。
这莲心粥一送,接连已送至年关。
除夕这日,府上各处开始洒扫,贴窗花,钉桃符,张灯结彩的。
许多家都有送礼的人登门。这些人家中,数魏家送的礼最多,除了螃蟹蛤蜊、鲫鱼海虾,还有些瓜果蜜饯,精致糕点的。
因为这魏氏不单是给主君、大娘子和清圆院送的,更是给窦家每院儿都备了份。就连窦姀收到时,也十分意外。
那是个檀木制成的食盒,雕了天华锦纹,古朴又雅致,甚至连盖面都刻了各个院的名字。
魏家竟连这些都打听到,可见准备得极其充分了。
收到魏家送的一盒糕点时,春莺倒是好奇笑说:“魏氏真是有心,上回登门他们就已赔过礼了。没想到魏郎君这礼赔的,还能赔到年关!不知明年年关可还有这样的礼?”
窦姀淡笑无言,打开了食盒,只见是一块块奶白的方糕,整整齐齐摆着。那糕面竟刻了梅花鹿纹。
而最中心的那块,除了纹外,面皮还多刻了一“心”字。
牛乳香扑鼻而来,窦姀馋了,挑起中心那块便想尝尝。
没想到刚掰开一点,她眼尖,忽然瞧见方糕里似乎夹了纸条!
纸条......定不会是糕点娘子不小心包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这一刻窦姀很紧张,心跳得飞快。
她的余光不经意瞥向春莺,并未见春莺神色有何不对,又安了心。
好在只掰开一条缝,窦姀立马又合回,重掰了另一小块尝。
“嗯......奶香倒是足,味道甚好呢。”窦姀这一叹是真心的,又从中拿起两块,“我这些便够了,你也来尝尝,记得带去跟苗氏与芝兰分了。”
春莺一欣喜,连说了好几句好姑娘,已经抱起食盒飞走了。
没有人后,窦姀悄悄拐进里屋,把门窗都掩实了,才将纸条从奶糕中抽出,仔细一看。
第17章醉酒
窦姀摊开了纸条,只见字迹浓墨,萧散有劲,上面写道:
问卿安否
我多一心是为悠也
故经有其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窦姀看了新奇,倒还真在手心比划出魏攸的名,又在底下添一心。
她脸飞红,只觉得一时燥热,匆匆把东西收起来,便去屋外吹风散热。
屋檐树梢的雪还未化,天甚是寒凉,春莺与芝兰却在聊得热火朝天。苗婆子不屑凑近丫头堆里,便独自坐石桌旁剪红纸。偶尔听见忍不住了,也会说上两句。
窦姀一出来,苗巧凤率先看见。
边剪纸,边笑着搭话:“过两日就是姑娘的生辰了!这日子恰巧赶在大年初二,姑娘可有想吃的,说出来老奴好早早备下!”
这日子过得可真快。从前都是姨娘陪自己过生辰,可惜今年却......窦姀感叹,“还跟从前一样,汤饼,长寿面就好了。”
春莺听罢,便在一边打趣笑道:“过完年咱们姑娘可就十六了,是不是也要开始忙活亲事?就像湘姑娘和筝姑娘那样!”
若是以前,自然能和那个姐姐一样。
可是如今窦四姑娘已经死了,她是“表姑娘”,甚至连娘家人都冒不出,想结亲可谓艰难。
窦姀念罢,心中苦笑。
苗婆子显然看出什么,瞪春莺一眼,笑骂:“就你这丫头天天惦念这些,姑娘还没急,你倒先急起来。这亲事哪有那么容易相看呀,筝姑娘还大咱姑娘两岁,现在都没个着落。可惜了魏氏还算挺好的人家,魏大郎君又如此厚道。”
挺好的人家......
窦姀想起魏攸讲过的故事,名义上他虽是魏家的嫡长子,可却不是他爹的亲儿子,他爹也不善待他。那么嫁过去的人,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但魏攸又能拿捏得了他爹,说退就退。这件事上,窦姀很难判定。
大年过去,转眼到了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