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盛帶著大軍跑到清源縣去了,你想想辦法潛回到清源縣去,與清源縣的知縣見一面,探探底。」
張康面露難色,遲疑道:「殿下……清源縣父老都知道微臣在殿下帳中任職,怕是微臣剛一露面,就被蕭盛抓起來斬了。」
宜王冷哼一聲,說道:「動動你的腦子,是假意叛逃,還是辭官回鄉,任何藉口隨便你想,本王恕你無罪!大軍不日便到,若是清源縣知縣識相,便與本王裡應外合,若是不識相的……你明哲保身即可。」
「是!」張康只得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
宜王又對剩下的四人說道:「除了清源縣和清河縣,毗鄰六縣還剩四縣,本王予你們每人千員兵馬,火速出發去勸降這四縣的知縣,成功後不必回來,即刻派人飛馬來報,這千人兵馬就地駐紮在縣內,聽本王號令。若有不從者,就地斬殺,不必詢問。待縣內局勢安穩後,將徵兵告示貼在縣內各處,有意從軍者,每集合百人便派兵將應徵者送至泰州,明白了嗎?」
「是!」
「散了吧。」
「是。」
宜王並不擔心這五人的忠誠,因為他們的雙親妻兒都安居在泰州城內。
五人走後,宜王又叫來了十幾名幕僚,書房門口還安排了最忠心的四名侍衛共同把守。
宜王此次召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商討「御駕親征」的事宜。
經過了兩天的思考,宜王終於下定決心,要親征清源縣,叫這些幕僚來不是為了詢問他們是否可行,而是預估本次戰役的勝率,開銷,商討兵馬配置,推舉隨行的將軍,先鋒官,以及在他出征後,泰州城該由誰來監理,等等事宜。
眾人在宜王的書房內商討了將近兩個時辰,起初眾人都不同意宜王御駕親征,認為為時過早了,但這一次宜王的態度非常堅決,並表示:泰州的將士們需要一場大勝來提振軍心,若是連一個小小的清源縣,都能將泰州將士們拖入泥潭,他們乾脆也別反了,集體抹脖子自盡好了。
眾人見勸諫不動,這才開始集中力量,紛紛獻言獻策。
其他的事情很快就打成了共識,只是這泰州城監理的人選,幕僚們再一次發生了分歧。
有一部分幕僚認為,應當令宜王嫡次子行事監理之權,並派四到六位資歷深,能力強的幕僚從旁協助。
另一部分幕僚則認為,應當令宜王庶長子行駛監理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