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興盛是王朝興盛的前提。”景帝將太醫院上書中的這句話複述了一遍,“而醫術的昌明跟醫療資源的普及,是人口興盛的重要保障。”
這就是大醫院上書中提到最重要的一點,在將幾位宰輔於下朝後留下商討權衡之後,景帝最終批准了他們的上書。
此時距離游天離開毒城,在那座大將軍府中許下自己的宏願,還有一月時間。
而來自天閣的書籍一經印刷開放,最先受惠的就是京中的年輕官員跟學子。
年輕人對事物接收得快,這些書籍撥開了他們眼前的迷霧,更令他們明確了許多事情。
同很多人一樣,已經進入翰林院的陳寄羽也沉浸在這些書籍的整理中。
這些時日不管是在翰林院還是回到家中,他都無法停下沉浸的閱讀,紀東流更是得到書之後直接閉關半月。
與陳寄羽不同的是,他所沉浸的是水利相關的書籍。
因為他的才能在此,選官時付鼎臣便主張他外放,此時他正在京城侯官。
原本他學的是家中藏書,又去實地參與了幾處水利的修建,可哪怕他自認天賦異稟,前半生所得來的東西也比不上老師特意挑給他的這幾本書百分之一。
這幾本書所總結提出的東西就好像有很多跟他一樣的人,站在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治水,許多旁人不能給他解惑的問題,看了書之後全都迎刃而解。
等閉關半月,上任的地方確定下來做好準備出發時,紀東流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已經截然不同了,對來送行的陳寄羽,他興奮地道:“我從來不知這世間還有人跟我一樣專注於這些問題,甚至在我之前就得出了許多方法,吾道不孤!
“現在,我要去踐行它們了,有了這些書,朝廷想要治水不再是問題,還可以培養出更多的治水人才。甚至將來每一個外放的官員學習過這些治水方法後,相信人人都會不弱於我!”
人的一生是有窮盡的,人力也是有盡頭的,可是現在他就看到了水患永治的可能。
紀東流很高興自己生在這個時代,得以見到這些書籍,和他一樣,很多即將前往地方上任的年輕官員都得到了指引。
陽春三月,有人離開京城,也有人前來京城。
天閣送來的書籍引發的變化自上而下,輻射向了諸多方面,很多重變革都在同時展開,需要的資金自然不少。
戶部已經使盡渾身解數,這段時間他們計算的東西比過去十年都要多,戶部官員幾乎歇在了衙門裡,可這也改變不了財政上捉襟見肘的問題。
國庫能夠調用的錢是有限的,儘管把這些書籍里記載的技術轉化出來可以提高生產力,還能製造出許多成本低廉的產品用於貿易讓國庫充盈,但這些轉化都是需要時間。
最重要的是,生產出來的商品要銷售,還得打開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