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宮中的暗牢,還從未有人跑出去過。
只是,謹慎一些總不會錯。
「父皇,兒臣查了忠義侯府當年的事......」
楚承奕以前在明面上,並不知曉皇后被永平帝關起來了。
所以,他從未在永平帝面前表現出他知道此事。
今日永平帝沒避著他,也就是不再隱瞞他的意思。
那忠義侯府的事情,他也就可以直說了。
「嗯,朕知曉忠義侯府的事,是皇后和宣國公府聯手做的,你可查到證據了?」
提起自己辦的冤案,永平帝是一點兒也不避諱。
讓楚承奕替忠義侯府翻案,也是他故意想送他的人情。
那忠義侯世子畢竟與楚承奕是自小玩到大的玩伴,感情比親兄弟還親。
當年,他也知道楚承奕為忠義侯府奔走。
只是,那時的他被皇后蠱惑了,完全沒了正確的判斷,這才導致忠良被陷害。
好在他念在忠義侯世代替盛安國戍守邊境的份上,並未對他們趕盡殺絕。
否則,他如今就是再悔不當初,也無濟於事了。
「兒臣已查到證據,等過些時日,便可呈交大理寺重審當年的案子。」
楚承奕很想說,他手中的證據早在五年前就收集的差不多了。
而且,當年他還拿出來替忠義侯申過冤。
但永平帝不認不說,還將他禁了足,甚至還動了廢儲的心思。
其實,五年前他的處境也不好。
楚彥璟身患『頑疾』,元後才過世幾個月,楚彥綏被送去了相國寺......
在他都沒有能力自保的時候,談何幫助兄弟?
所以,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忠義侯,帶著一家老小踏上了去幽州流放的路。
等他解了禁足出來打點的時候,才得知忠義侯世子,也就是他那個自小玩到大的好兄弟,竟然在流放路上被人偷走了小兒子。
這些年,他一邊顧著自己飄搖不穩的東宮,一邊托人在幽州照看忠義侯一家,還得滿天下的幫他那兄弟找兒子。
這其中的艱辛,除了他自己,誰人能懂?
「嗯,安排好了,你就在朝堂上當著朝臣的面提出來,朕再交由大理寺去重審就是了。」
永平帝既然主動提出要給忠義侯翻案,自然要把事情做漂亮了。
流程和規矩都不能亂。
至於推翻了當年的判決,他面子上過不去?
那他倒是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忠臣良將難得,他也不是從一而終的昏君。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讓含冤之人昭雪,也是作為一國明主該有的胸襟。
「是,兒臣近幾日就著安排。」
楚承奕向永平帝揖了一禮,這一禮他是誠心誠意的感謝永平帝,感謝他還顧念著忠義侯。
但凡換個帝王,都不會主動生出這種撥亂反正的心思。
「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