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量不辜負舞台,不辜負觀眾,更不辜負自己贏來的位置。
「請你們安靜一下。」
易景臣穩住他們,開口說道:
「我接下來提出三個問題,你們在腦子裡想自己的答案。如果答案都是yes,就舉手示意,我會在舉手的人中間做出選擇。」
待定區的練習生,聽見他這麼說,還以為易景臣要問那些老生常談的『努力』、『汗水』、『夢想』,紛紛做好舉手的準備。
然而,他們忽略了,易景臣是個記者,對於提問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幾秒後,他給出的第一個問題,就篩掉了一大半人。
「你們中間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晉級是因為『懷才不遇』。」
「過去兩個月,在《Super ol》全程直播的情況下,在所有人都能被看到的基礎上,有誰認為自己曝光度不夠,才導致沒有晉級?」
話音落下,全程一片靜默。
確實,往年許多練習生被淘汰以後,說得最多的就是『沒鏡頭』。
他們將所有問題,都歸咎於沒鏡頭,並且認為只要曝光率足夠大,自己就能拿到C位。
今年,《Super ol》用『全程直播』,喚醒那些『滄海遺珠』的夢境。
同樣的全景鏡頭,觀眾寧願出錢充值VIP把鏡頭挪走,也不願意在他們身上過多停留。
殘忍的現實,告訴他們真相:
即使給夠了鏡頭,那些怨天尤人、把失敗歸咎於環境,不肯提升自己的練習生,對觀眾沒有吸引力。
易景臣面對一片靜默,又提出第二個問題:
「有誰在前兩次公演階段,做到比晉級圈90%練習生更加努力,覺得自己可以憑藉勤奮晉級?」
易景臣提出問題,節目組很快調出一份表格,是官方統計的『練習生訓練時長表』。
一公階段,易景臣陷入豪門風波缺席兩天,訓練時長依然排在前十。
二公階段,他的訓練時長已經卷到第一。
從上往下看過去,排在前面的選手,都是那些被認為『有粉絲基礎』、『隨隨便便躺贏』的TOP。
而晉級圈以外的練習生,上榜並不多,只有一個人顯得特別突兀。
兩個賽段練習時長,都闖進前三。卻因為『來選秀求職』的梗太火,導致所有人覺得他志不在此,付出努力被忽視的煙之塵。
易景臣面對沉默的待定區,提出最後一個問題——
「誰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晉級?」
「換句話說,誰覺得節目組真的欠你一個晉級位?」
聲音落下,全場鴉雀無聲。
剛才嚷嚷著攀關係的男生,好像終於意識到,自己被淘汰是有道理的。
易景臣耐著性子等了兩分鐘,才收回視線,看向賀以冬,開口說,「賀導師,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