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似乎看穿這一點,大力讚賞易景臣,言之鑿鑿表示自己看人很準,易景臣絕對能演好這個角色。
「你不要急切的拒絕我,先聽聽這個故事,好嗎?」
易景臣展開扇子,作為屏障擋住自己半張臉,這才慢悠悠說,「可以。」
他嘴裡說『可以』,其實只想走個過場。
等導演說完大概故事,再以不合適作為藉口拒絕。
今天之前,易景臣真的沒想過拍戲。
導演閱人無數,顯然看穿貓貓的敷衍。
他沒有拆穿,反而繪聲繪色講起故事。
導演本人早已經名利雙收,過著上流人的生活。
那些獎項等身的影帝影后,也得為了演出機會討好他。
混到如今這個地位,導演對自己作品有絕對掌控權。
因此,他拍攝作品更注重精神層面和靈魂共鳴,不會為了迎合市場,拍那些沒營養的爆米花電影。
「我認為,真正優秀的作品,應該擁有改變時代的力量。」
「現在的世界,正需要這樣一部作品。」
易景臣聽著,扇子壓下來一點,眼睛凝視面前的導演。
[糟糕。]
易景臣警惕地想:
[鋪墊有點燃,我好像被拿捏了。]
導演看出他的動搖,自信一笑,繼續說:
「你應該知道,現在的世界並不太平。我們的地球充斥著制裁、炮火、殺戮,我們期待的愛與和平早已經不復存在。」
「所以,我打算拍攝一部反戰電影,希望你出演的角色是——」
「一位戰地記者。」
導演格局很開,他深知『反戰』不止一個人的事,因此這部電影不會設置救世主那樣的男女主角,而是更偏向社會範圍的群像。
既然定位是群像電影,代表它會有比其它電影更多的主要角色。
導演苦苦遊說,希望易景臣出演的戰地記者,其實只有三分鐘左右的戲份,鏡頭並不多,最終犧牲在他為之奉獻的戰場上。
國內演員多多少少有些迷信,認為出演『領便當』的角色不吉利。
易景臣卻沒有那些顧慮,相反,他覺得最後的結局,才是最吸引自己的。
唯有死了的白月光,才能成為永恆!
易景臣徹底被擊中了,不太確信地說,「我想試試,可是我沒拍過戲,而且還有本職工作。」
「只要你願意出鏡,就足夠了。」導演確信地說,「看到你採訪視頻的瞬間,我就知道,你可以演好這個角色,我會幫助你詮釋他。」
從來沒有演過戲的笨蛋貓咪,得到如此高的評價,莫名覺得自己又可以了。
[不就是拍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