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統一供電,仍是2個小時,那點時間,根本不夠給青菜補光的。
靳教授家用的是從末日論家拿回來的發電機發電,汽柴油用一點少一點,靳教授邊用邊心疼。
老人絞盡腦汁,做了一個類似於自行車的人力驅動發電機,每天和老伴一人踩一個小時。
反正也要做訓練,左靈下樓跟唐研究員學習的時候,也會幫著踩上一個小時。
人力畢竟是人力,靠踩自行車攢的那點電,根本不解渴。
時間短還好,時間長了,唐研究員發脾氣了,“我不踩了,不踩了,累死我了,大不了,我不吃青菜了。”
老伴發飆罷工,靳教授不得不再次改進設計,利用鐘擺原理,做了一個可以永動的小機械臂,自動踩踏自行車。
平常他就喜歡搞些小研發,家裡備了不少機械零件。
差的部分,用幾把菌菇,在外出人員搜集的物資里找了些零件,勉勉強強將東西做了出來。
永動臂的驅力,不如踩踏一個小時產生的電能多,但解決放人力,並且不要求休息,還不會偷懶。
小區大棚建好兩個了,同樣缺電補光。
白宏偉知道後,要求靳教授給小區也做幾個。
他提供材料,開出了很高的貢獻值,靳教授欣然同意。
小區能種出糧食和菜,對大家都有好處。
靳教授一共給小區做了四十多個,不僅給蔬菜大棚供電,還點亮了小區的路燈。
光亮驅散了人們心底的陰暗,讓大家覺得日子又有盼頭了,鄰里矛盾都少了好些。
靳教授得到了3000多貢獻值,搖身一變,成為小區最富有的人。
參與小區工作,一天能掙2個貢獻值,2個貢獻值,能換半斤米麵。
一天不拉的出工,每月能換15斤米麵,扣除上交物業的部分,剩下的,勉勉強強夠全家人喝口稀的。
非常時期,沒人嫌給的少,就算這樣,還有好些人排不上呢。
左靈和靳教授夫婦篩選災民,每人得到70點貢獻值。
物業暫時沒有左靈需要的,她啥都沒換,等交物業費的時候,拿它頂物業費。
小區每天都有變化。
圍牆加厚加高了,上面圍了一米多高的電網。
以前的花壇、花圃、草地,全部改建成蔬菜大棚。
游泳池清理出來填平,建成災民安置房。
小區的雪也有人搶著清掃,不僅主幹道上的,邊邊角角恢復了昔日的模樣。
巡邏隊伍由二十人,擴充為50人,每天三班倒。
秩序一點點建立,雖然還有很多雞毛蒜皮的小矛盾,但大的方向是好的。
政府領導前來視察,大力褒獎了小區的建設工作,並著重讚揚了白宏偉、林望、李明禮、何鬼子四人。
聽得白宏偉幾個心突突地跳,生恐領導們一高興,再往小區塞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