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慢慢來,你不要著急。」
皇帝走了,太后晚上不敢多吃,只喝了粥,晚間又吃了些果子,趁著月色好走了好幾圈。
第二天早早起來等瑩姐兒和雁姐兒進宮。
兩個小姑娘很快就坐在了她的跟前。
兩人還帶著自己的遊記。
太后一手摟著一個,「這是你們寫的畫的?」
瑩姐兒:「是——這是在湖州,這裡有一處山,叫做莫干山,我和雁雁姐姐去爬過。」
太后:「莫干山?」
瑩姐兒:「傳聞是干將莫邪在此鑄劍,因此得名。」
雁雁適時道:「鸊鵜三尺雪,菡萏一爐雲。嶺峻天疑近,山荒路不分。尚余金鐵器,千古碧氤氳——這是前人所寫的詩句,我們去了之後,發現寫得很妙,我們也試著寫詩,卻寫不出更好的了。」
太后:「儘管寫,不論好不好,只要傳下去了,後人都會吟誦。」
瑩姐兒捂著嘴巴笑,「還是您懂。」
說完遊記,太后又問起折綰來,「你大伯母怎麼樣啊?」
瑩姐兒:「一直都很好,但黑了一些。不過也無關緊要,她自己調了一些妝膏敷在臉上,後頭過了一個冬日,又白了回來。」
太后:「我記得,她在信里寫過,還送了方子回來。」
不敢直接送做好的,怕路上出事,便送方子。
太后便叫人做了,用在臉上果然好,宮裡的妃嬪還來她這裡討。
太后都送了一盒膏,卻不願意見她們。
等兩個小姑娘走了,她一個人待著也不想見妃嬪們。
皇帝笑著道:「您真不養一個小姑娘?」
太后:「老了,真養不動了。」
皇帝:「那您就這般坐在園子裡頭等著?」
太后:「我等著信呢。」
皇帝:「阿綰的信?」
太后:「還有清瑩和雁雁的。」
兩個小姑娘去了北邊。
太后問皇帝,「北邊有什麼山啊?」
皇帝說起來倒是頭頭是道,他在堪輿圖上見過。
那是他自小要背的東西,他甚至連哪個縣裡有哪座山都記得一些。他興致勃勃的說給太后聽,太后聽得津津有味,最後道:「你說錯了,瑩姐兒在信里寫,胥江縣裡的山喚作白頭山,不叫百陡山。」
皇帝:「她們肯定不對,朕在書上看過,千真萬確是叫百陡山。」
太后:「你在哪本書上看過?她們可是當地看過的。」
皇帝:「……」
他還專門叫了雲州的官員來,問,「你們雲州胥江縣那座最高的山,是叫百陡山還是叫白頭山?」
官員遲疑道:「都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