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高舉聖賢書,一派聖賢大儒之貌,喊著綱常道德體統規矩約束他人之時,為何不約束約束己身?」
「諸位總說以史為鑑,以人為鑑,我倒覺得那大慶殿以及這垂拱殿,都該在門前豎一面鏡子,諸位進殿之前,正衣冠,端自身,捫心自問進來後說出的每一句話,只是為公,不為私心?」
「說得好!」
炸雷似的聲音響起,權中青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他大步上前,人雖因傷病及近日愁煩又瘦了不少,卻鐵骨錚錚。
「蕭直筆說得好!值此太原告急之際,諸位大臣不思國策,反而為了聖上家事在此吵得不可開交。」
「孰重孰輕,本末倒置!」
「權某這些日子已在朝中闡盡太原之重要性,為何諸位相公置之不理?非要等北戎將太原打下來,諸位才能辨個分明?」
--------------------
第49章
面對這一連串的擲地有聲, 少有人敢騎著百官的臉如此輸出,大多數官員都還處於愣神中。
當然也有人是礙於某些原因,故意一言不發。
半晌——
才有人小聲道:「這怎就是置之不理了?朝中不也是為了議到底派哪誰前往?」
「所以議了快半個月?」權中青冷斥道。
這時,又有一人走了出來。
不像權中青, 他往前踏時, 便有人主動分開去路,所以他走來的姿勢頗有幾分龍行虎步的怡然之態。
竟是那裴鵬海。
「權少保所言甚是有理, 這些日子裴某對太原戰事告急一事, 也是心急如焚,無奈朝中一直拿不出個章程。」
「就是, 議來議去總要有個盡頭, 光在朝堂上議, 就能讓北戎退兵?」有人附和道。
「正是。」
隨著這幾個聲音,附和的人越來越多。
「還是得趕緊拿個章程。」
「正是正是!」
見此,元貞悄無聲息地退下了。
.
元貞從側門退出殿外, 劉儉送她出來。
身後正殿中,群臣議事之聲依稀可以聽見。
此時明月當空,星子點點,夜風拂面而來, 平添幾分涼爽之意。
「公主, 真是——」劉儉豎起大拇指,「原本我還有些擔憂……」
整個局面大體沒超出元貞的意料——
借群臣反對她的事,帶出太原之事, 甚至是權中青的出面, 元貞也算到了。楊變得知這一消息, 必然會來, 他來了, 權中青也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