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貞一怔:「是誰?」
必然是他們都認識,且非常出乎二人意料的人,不然楊變也不會有這麼一說。
「謝成宜。」
楊變有些感嘆:「倒沒想到,竟是他站了出來,太學院那鬧事也是他暗中讓人挑起的,他可把你當初的手段,學了個十成十。」
元貞確實很驚訝,因為在她心裡,謝成宜就是個小人。
一個小人,必然是審時度勢,只知道利己的。他官位不高,能壓住他的人太多了,他怎麼敢站出來?
「誰知道他怎麼想的呢?也許是為了往上爬,這個機會若是被他抓住,以後朝堂上必然有他一席之地。聖上倒是挺看重他的,還給他升了一次官。」楊變又道。
「也就是說,父皇其實是想主戰的?」
楊變點點頭:「不過沒甚用,主戰派的大臣皆是位高權重,光指著謝成宜那幾個人,根本起不了什麼大作用。沉默的人都在明哲保身,太學院和市井那雖鬧得厲害,可到底不是官員,起不了什麼關鍵作用,也就當下看著勢頭大罷了。」
元貞心情一時有些難以平靜,忍不住道:「那太子呢,趙王、永王、吳王他們呢?附庸他們的大臣也不少,為何不出來說話?若是大昊亡了,下面大臣還可以改弦易張,身為皇子,他們可都得死!」
「這就不知了。」楊變在床前坐下,拍了拍她的肩,「你也彆氣,氣有什麼用,不是早知道單憑個人之力,是難以轉圜大局?」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想法,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私慾,當這麼多想法匯集在一起時,誰又能改變誰?
太子趙王永王又如何?
說到底大臣是附庸他們,但他們何嘗不也要借力這些大臣,當彼此利益互相衝突,大臣不聽他們的,他們又能如何?
大臣難道僅僅只是一個人嗎?
不,他們身後也有家族,有立場,有利益,有取捨。
且太子趙王他們不一定有這種認知,指不定看見對頭去主戰,他們為了對付對方,反而去主和。
若人人的認知都有這麼清明,這世間還會有如此多的爭鬥?
「這次領兵的是褚修永,他雖平時自掃門前雪,卻還是有幾分為帥者實力。你也不要太過擔憂,昊國畢竟號稱百萬禁軍,雖然我平時總說他們都是些樣子貨,到底人數在那。這次,京畿路的禁軍也不是都調到前線了,靠邊緣的幾路都沒動,北戎不一定能順利打到上京。」
都知道這是安撫之詞,可現在除了說些安撫話,還能說甚?
元貞打起精神道:「我給蔣家去封信,問問上京那的具體情形。」
楊變也沒阻止,只是監督她寫完一封信後,就讓她躺下了。.
次日,元貞見了蕭杞。
經過一番套話,元貞從蕭杞口中得知,根本不是他鬧著要來襄州的,而是宣仁帝突然派人來與他說,元貞快要生產了,問蕭杞想不想去見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