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被點了名,略加思索後開了口:「那我就提幾點意見吧。」
「朱市長在上海的時候,做成了不少了不起的創舉,一個是財政包幹,上海以前每年必須將上繳中央80%的財政,上繳的資金占全國所有地方政府上繳中央財政的四分之一。這是導致上海城市開發滯後的重要原因,我認為上海要想持續發展,首先得改善城市功能和投資環境,生產、生活和生態不能有矛盾,這種矛盾最終會極大制約上海的經濟發展。所以我建議中央要一直讓上海的錢袋子裡有足夠的錢,這個錢能生錢,小錢生大錢,能給中央財政帶去更大的貢獻。」
「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上海的工業演進應該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從勞動密集形態轉向資金技術密集形態,但上海的工業的行業性、工業技術的斷裂和工業結構的合理轉換很不堆成,所以我建議要把產業結構的調整集中在現代工業上,汽車、大型船舶、麥道飛機、大型電站設備、程控交換設備等等,這些產業的生產規模要擴大,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要把目標放在新興產業和尖端技術的開發研究上,立足於集約型、高效益的工業結構。尤其是開發研究,我們的資金投入遠遠不夠。眼下上海因為工業技術的斷裂只能依賴相應中間產品的大量進口,這是由行業和工藝上的產業升級斷層而形成的「瓶頸」制約,上海的「高」出口依存度已經不低於南韓,但這個依存度是以低的生產總量為前提的,是以犧牲本應用於技術改造轉而用於進口原材料的外匯為代價的,而且高度的進口依賴又導致了外匯日趨緊張,同時決策者就容易被誘惑去重點發展「投入少、產出高」的勞動密集產業和傳統產品,會形成惡性循環。」
「最後,我始終相信政府少管一點,經濟才能更活躍,計劃經濟體制已經結束了,市場意識是最重要的。企業要活,就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新的世紀,面向現代化。不只是大型企業需要政策的支持,民營企業更需要穩定的政策環境,未來十年、二十年,民營企業才是真正承擔財政稅收、就業的棟樑,民富才會國強,我建議上海在產業的結構、規模、組織、技術及進出口各項政策上都要考慮到民企的發展空間,不能朝令夕改,不能區別對待,要在行政、財政、法律、金融各方面持續穩定地給予同等的支持。」
總設計師笑著點頭:「很好,實事求是,說真話,說實話,不要假大空,小顧要一直堅持提意見,我們黨我們政府需要你們這些專業人士多提建議,不用表揚讚美歌頌,這些都是虛的,沒用啊。」
熱烈的掌聲四起。
——
聖誕節和新年向來是百貨業最忙的時期,過了國慶企劃部就出了活動方案,除了這些還有公司的尾牙活動,各部門都需要表演節目,各個自營品牌和專櫃每天都有新品要上架,斯江天天忙得團團轉,到了十九號才被高小姐強制休息一個周日。
斯江自從進了M百貨就沒在禮拜天休息過,生物鐘照舊催促她早早醒來,她端著臉盆下樓洗漱,灶批間里正在說話的外婆和姆媽立刻沒了聲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