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清萍等他們安靜,又接著說:「前陣子我娘來這邊走親戚,聽說了這位冬家......唉,因為家貧鬧了點事。可憐天下父母心,辛苦養大的兒子送得老遠去倒插門,或說要賣到什麼窯山賤地去,恐怕是一輩子再也不得見面的,哪個不說剜心呢?說句不好聽的,怕是被人暗害了,家裡人都不曉得的,還當他出去享福了呢。」
「我娘就想著,讓兩個小伙結個契,日常幫扶,都有一碗粥糊肚子,老來也能彼此照應,父母九泉之下也能安心。對冬家來說,兒子結契,起碼有官府文書管制著,比倒插門和被買賣了強,是不是?嬸子,你別哭了,若是不願,現在就說,咱們作罷就是。幾位村老也等著回家歇息呢。」
估計是冬冬他娘又在惺惺作態,莫非無不惡意地想,都坐在這兒了,嗯嗯啊啊給誰看呢?
冬冬好像不在這裡,不知是不是瞞著的,亦或是他同意了?
王新杏本來就是假哭,想顯一顯做父母的無奈而已,被莫清萍那麼一說,馬上就停了,只仍歪頭捂嘴做出一副苦相給人看。
她倒不如丈夫冬永興坦然,樣子都不屑裝,赤裸裸盯著莫清萍,只等拿錢換人。
小河村的幾位叔爺點頭感嘆,莫清萍也不管那三個冬家人什麼作態,沒人出聲反對,他就往下說:「我娘和小兄弟先提,他想想也就同意了。家裡活累,一個人孤零零,找個人搭夥也不錯。咱們也不哄人,接過去不是享福的,打罵雖不至於,但吃苦肯定少不了。」
眾人又是一陣附和,鄉下人家在哪兒都是種田做活,冬冬去倒插門還是留在家裡或是賣出去,還不是照樣吃苦頭。
只是想不到,冬家這對做父母的,竟然要大兒子去結契,不,是把兒子賣去結契!
聽說這「冤桶」會出五兩銀子買斷呢,買去結契的,會給他留後嗎?
唉,哪怕二兩銀子去倒插門,兒子也能有香火不是?父母真是掉錢眼裡了。
「然後咱們找了冬家叔嬸,他們也說願意。當然要是現在說反悔不願意了,那咱們立馬就散場子,以後只當無事發生。」
冬家自然無人開口。
「後來,小兄弟自己一打聽,覺得有些後患。咱們是醜話說在前面,幾位叔爺聽完看看他想的對不對,冬家叔嬸聽了也別生氣。」
「他說的後患就是,按例,他和冬家老大結契了,冬家老大出戶不帶家財和田產,以後父母養老是與他無關的。但這世上,法理之外還有人情,口頭說得再清楚也防不了有歪心的。咱瓦山裡頭雖然沒有,外邊十里八鄉卻是能訪能問,有人結契後,就把娘老子一把接過去了,家裡鬧得不可開交!」
「小兄弟就覺得,冬家本來就偏心小的,兩村離得又不遠,以後老夫妻倆若是混賴上來要投靠,反倒變成他倒插門似的!好好的婿子變成了長工,害了他的清淨日子不說,你們占了長輩的位,他到時有苦難言,有冤難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