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看出了兒子兒媳的偏心與狠心,為了給小孫子找條出路,戚老太一大把年紀硬是翻出去世已久的老伴的一些遺物,找到有字的地方,磕磕巴巴照著年輕時莫老根教她的,教小寶認字。
只是可惜,她的一番苦心,到底沒能敵過戚染花的算盤,最後被莫三財頂替了小寶去林鋪鎮當學徒。
聽到徐巧扇說莫豐收的兩個兒子,劉細妹眉又舒平,大虎和大娘也若有所思。徐巧扇見著這三人的表情,心裡也有了譜,接著說:「侄媳婦也直說了,您家這買賣,一般人肯定是不放心的,最好還是找個親厚的。論親厚,村里還有比戚嬸子家更親的?再者,有虎子媳婦在,你們兩家什麼話都好說,這不比找外人做合適?」
話說到這兒,莫大娘母子只要不傻,就該明白,確實莫豐收家是最合適的。
他家如今三個兒子,除了老二學手藝不在,剩下兩個兒子,把一個出來做工,不耽誤家裡農活,又是親家關係,就看自家媳婦的臉面也要選他們啊。
大虎和他娘心思雖動了,到底剛蘭嬸提到了莫非,吶吶不好開口。
徐巧扇不想摻和後面的事了,她拉起婆婆對大娘他們說:「大娘,虎子,你們啊,只管上門去說,這是大事,當然是自家人一起做合適。我和娘就先回去了,大娘您好生歇著。」
「噯!不坐會兒?慢走啊......」
......
蘭嬸憋了一肚子氣,出了大虎家院門就甩開媳婦的手,在前頭直衝。
徐巧扇好笑,一路跟著好聲好氣哄她:「娘,回家我慢慢和您細說,可彆氣壞了。」
農事繁忙,熱鬧都帶到了田間地頭去暢說,村里重歸平靜。
婆媳回了自家,只有良柱守著院裡攤平晾曬的陳年舊糧,他正興致勃勃地幫牆角的蟻子搬饅頭屑。
徐巧扇叮囑他不要出門,小心雞拉屎在高粱米里,到時一家子就要吃雞屎味的饅頭了。
良柱拍著胸脯讓伯娘和阿奶放心,有他在,一隻雞也別想靠近高粱。
婆媳哄了他幾句,挑上灰擔子去徑邊玉米地補苗。
莫清潭夫妻帶著徐巧扇家兩個大的,正在菜園地里拔小苗。
家裡種了三畝地的玉米,起苗時缺水,栽下去許多都沒成活。幸好家裡緊跟著多育了半分地的苗,如今一株株補去玉米地里。
大的小的,喊娘的,喊嫂子的,蘭嬸也不好再鬧,擺出笑臉說了幾句,只是她總不搭理大媳婦,讓徐巧扇頗為無奈。
婆媳擔了玉米苗到山邊地里,家裡老大和老二正在挖洞,老頭和老二媳婦彎腰往洞裡點著灰肥,就等著苗來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