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邊說著一邊把背簍里的東西依次拎出來,給兩人看個仔細。
零碎東西雖不值什麼錢,但數樣多,都是家裡日常能吃的,還有肉在,兩個差役都伸了手進來翻看。
許是蹄膀還算肥大,泡菜味夠重,擦淨的辣椒蠻稀奇,年紀大一點的那位總算鬆了口:「老爺去府城確實問了一嘴,挑土壘石修完壩岸,還得個把月,二月不回三月初肯定回了。常平縣只卒了兩個年紀大的,沒聽說還有其它事。」
清萍和興旺兩人心裡都舒了口氣,挑土壘石雖然累,可比之前站在水裡打樁鑄基要安全多了,三人千恩萬謝的離開。
只是不至於就能高興起來,畢竟人還要近兩個月才得回呢。
何況,差役說「卒了兩個年紀大」的,瓦山村只有劉木匠算年紀大,有他嗎?
也許不是,常平縣四十幾個村子,去了兩百多人,未必劉木匠算年紀大的。聽說泥橋那邊五十九的老者就有好幾個。
回去如何和大夥說,還得斟酌斟酌。
莫非還給興旺三十個大錢,大家都不容易,能省下一點是一點。
莫興旺死活不肯要,告訴莫非,他若不收,自己就下來磕個頭,莫非苦笑不得,只好接下。
莫興旺和清萍難得來一次縣城,如今鬆了口氣,眼見時間又還早,有心去集上轉轉。
莫非就給他們守著牛車,肉早前就已買好了,集上賣的菜蔬家裡也有,糧油鞭炮紅幅更是不缺。
眨眼就是大年的正日子,莫非想想去年,恍若隔世。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心境更是翻天覆地。
去年的自己,像個未開智的野人,哪裡想過什麼過節過年?
每日吃了睡,睡起來做活,俗世的往來和快樂都與他無關,心裡只裝著田地和床下的小錢罐子。
哪像現在,早早買了年貨對聯,割肉備菜,還做了新衣新鞋!屋子上下里外打掃擦拭,乾淨得像舌頭舔過,連檐廊都用水洗過。
一天天數著日子盼過年,比三歲小兒還坐不住。
年夜飯的菜色更是反覆斟酌,兩個人硬是盤出了九個菜,反正冬日能放,吃上幾天也不壞。
家裡母雞還有十來只,想著天暖鷹子又要出來禍禍,兩人狠心又殺了一隻來吃。
莫非還去水潭放了一次籠,收穫不多,但也能燒碗新鮮的。
吃過早飯,他就帶著冬冬貼對子,祭灶神。還擺了香案,給不拘是祖先還是莫母點了幾支香,叨叨幾句,不求保佑不求福財,只盼大家都能各自安好。
年夜飯由莫非主廚,他燒飯做菜的手藝確實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