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不過就是讓裴清跟著他走一趟,就算沒有收穫,也沒什麼。
一行人走走停停,路過馬場,看著馬場內的駿馬,皇帝忍不住嘆氣。
在場的人除去裴清之外,大都知道皇帝為何而嘆氣——馬太少了。
大盛建國不久,戰馬數量稀少,如果馬匹可以一直在太僕寺的牧場休養生息,增長速度倒是快些,可如今有了戰事,尤其是打蠻族,騎兵是不能少的,馬匹自然也不能少。
可是戰馬一旦上了戰場,長途奔襲之下,馬蹄極易磨損開裂,而一旦開裂,戰馬便不能高速奔跑,也只能退役了。
加上戰場上兵器殺傷的損耗,本來戰馬數量就不多,一戰結束,能回來多少都不知道。
而一匹小馬要養到成年,至少需要三四年,養出來的還不一定是上等的戰馬,這一增一減,要不是和外族大戰能繳獲一些戰馬,恐怕大盛的戰馬數量比現在還少。
作為一群人中唯一的不知情者,裴清都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麼事,一群人就開始唉聲嘆氣,很想吐槽一句,不要做謎語人,有說說話啊。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聽到了裴清的吶喊,皇帝和將領討論起戰馬的事情,裴清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覺得戰馬太少了。
不過仔細一聽,裴清感覺戰馬的數量確實是少,按照他了解過的騎兵知識,一般情況下最少是要一人兩匹馬,因為馬的爆發力猛,但是耐性差。
如果戰馬一天中長期馱著主人,那就不太具備攻擊力了,因為跑不太動,所以至少也需要一匹備用的代步換乘馬。
如果是一人三騎的話,那就能充足地保證騎兵的高機動性和奔襲能力。
而現在,總共馬匹也不過近萬匹,這些馬分配一下,也就五千騎兵,要是一人三騎,那就是三千騎兵。
對於一個新生的王朝來說,實在是有點慘澹。
當然,按照皇帝他們的說法,這一場戰事結束,戰馬數量會更少,不過如果運氣好,也可以從蠻族那邊繳獲不少牲畜。
畢竟蠻族別的東西沒有,牲畜多的是,而馬匹自然也在其中,有了這一批填充,倒也還好。
不過聽著他們說的損耗量,裴清總感覺有點怪怪的,這戰馬的損耗有這麼大嗎?
而且至少有一半的戰馬是因為馬蹄磨損開裂而不得不退役的,這個比例未免太誇張了。
因為這個疑惑,裴清的目光落到了馬蹄上,剛才看戰馬的時候他都是看馬身,覺得戰馬就是比一般的馬要高大有精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