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支持太子的人是大多數,在太子那邊也不起眼,就算太子上位,那也不過是按部就班的升官,得到的好處並不多,可若是能來個奇貨可居,那收穫就大多了。
就看當今陛下身邊的一些心腹重臣,在陛下登基前的官職如何,而等到陛下登基後官職如何,足以看到其中的收穫之大,甚至可以說是登基越困難,收穫就越大。
而年紀比太子大的厲王,以及比太子稍微小點的周王頓時就入了這些人的眼,不過周王的年紀不算大,而且在皇宮內,不好靠近,那厲王就成了最佳人選。
先前投機的人就試圖接近了一波,只是厲王實在是過於難以接近,讓他們很是挫敗,而現在,他們發現問題好像出在一個人身上,只要解決了對方,那想法似乎就有了實施的可能性。
而這個人就是裴清。
他們發現厲王似乎是受到了裴清的一些影響,進而對太子也有些說不出的退讓,他們實施的一些計謀原本應該是會讓太子和厲王發生衝突,乃至於衝突升級,激發起厲王的奪嫡之心,只是計謀實施的過程中,不是厲王莫名的退了一步,然後和太子和解,就是太子退一步,和厲王和解,其中牽線的人就是裴清。
太子和厲王似乎都覺得裴清會做得足夠公正,不會偏袒對方,讓裴清能從中調節兩人關係。
甚至連周王都有些被影響到了,據說原本對歷史典籍並不感興趣的人,如今對於史書故事特意有興趣,不時地有官員在昭文庫里遇到周王翻閱書籍,有一次因為看書甚至差點耽誤了見陛下。
這要是讓裴清繼續待在京都,那未來幾乎是可以猜出來了,太子地位穩固,其他皇子各司其職,完全沒有他們發揮的餘地。
因為除非是陽謀,就算對方知道了也不得不踏進陷阱,大部分的陰謀都是利用誤解打開局面,而恰好裴清最擅長的就是化開誤解,因為他的直覺過于敏銳。
如果換作是一般人遇到這種發現不對勁的情況,或許是自己慢慢調查,或者委婉的試探詢問,而裴清知道自己不太擅長這種,就打直球直接問了,而被針對的兩方恰好對他又很信任,基本上有什麼誤會一問就清楚了。
這樣的事情多了,反而讓厲王和太子對於所謂的自己這一派的人產生了懷疑,對他們的行為和說的話都不太信任了。
不管是厲王那邊的人,還是太子這邊的人,都一個感覺,那就是要把裴清弄走,不弄走不行。
對於厲王的人馬來說,不弄走裴清,他們的計劃實施不起來;而對於太子的人來說,不弄走,太子身邊最親近的人就一直都是裴清,甚至裴清看不慣誰,只要無意識地表露出一點來,太子雖說不會馬上遠離他們,可也下意識的審視他們,一旦發現他們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就會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