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算是太子一派的人,自然也希望太子能早早地立起來,不然隨著兄弟長大,皇帝逐漸老去,太子要是對手下還是原來的那個態度,固然顯得和藹,可多少也是讓人有點不放心。
至於做過什麼的人,那面對太子的這個態度就有些在意了,畢竟他們之所以會想著趕裴清走,那也是想要更容易左右太子的想法,裴清就是這條路上的絆腳石,而現在,太子的態度反而更不好左右,那就麻煩了。
尤其是他們也注意到,身邊一些參與過之前那件事的人,這些天似乎在太子身邊待的時間短了,還因為各種原因被調離了太子身邊,雖說都有正當理由,可多少讓他們感覺有些不對勁了。
其實按照太子的想法,他是很想將這些人全部甩開的,只是皇帝那邊不能同意,因為他們和太子的關係親近算是眾所周知的事,如果一下子就將他們全都處理了,固然是可以處理得乾乾淨淨,可也會傷及太子。
打老鼠傷及玉瓶,這是皇帝不能允許的,所以只能慢慢地處理。
反倒是厲王那邊好辦,厲王的態度一貫是忽冷忽熱的,突然翻臉也是很正常的事,雖說這次翻臉的人數比較多,波及的範圍也廣,但是會去厲王那邊的人都清楚他的性格,也知道冒險投資會有虧本的風險,失落完之後就收拾收拾心情,準備下一波。
他們倒是沒有去接觸三皇子,原因很簡單,三皇子不好接觸,況且厲王翻臉歸翻臉,可等厲王心情好點了,他們還是能回去。
***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眼看著裴清在葉茲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皇帝也有些按捺不住,覺得是時候喊裴清回來了,畢竟這科舉制他們討論得也差不多了,是時候該定下來。
只是沒有裴清這個提出者的肯定,皇帝稍微有些不安心,畢竟這科舉制以後或許就是大盛的國策之一,現在是商討的過程,還能再更改一下,可要是徹底定下頒發下去,大盛人人都知道科舉是怎麼回事,那再改問題就大了。
只是這個討論肯定是不能放在信件上,經過這些天,皇帝也看出來,雖說世家們被他壓制住了,可那是因為科舉制是他提出來的,這要是換個人,那真是能記掛一輩子的。
裴清出策也是為了大盛著想,皇帝不能讓裴清暴露出來,況且皇帝也有些想讓裴清回來了,他擔心繼續讓裴清在外面浪,恐怕就不怎麼想回京了。
因為說實在的,京都對於外地來說多出的那些新鮮玩意很大一部分都是裴清弄出來的,裴清還特意帶了工匠走,那想在外面做點新鮮東西輕而易舉,甚至還能再發明點新鮮東西,和一般人離京後各種不適應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