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太子很快就清醒過來,裴清這麼問肯定不是想說這個,那……
電光石火間,太子猛地反應過來,海貿發展得如此快,若是用海船來裝糧食,其實耗費並不大,因為海船確實能裝,而大盛若是可以從海外獲得糧食,不管是不是杯水車薪,終歸是條路。
而這海外的糧食從何而來,如果是向別國購置,太子相信對方是絕對不會給的,可要是換成是大盛一脈的皇子分封出去的國家,那給糧還是可以的。
至於說能給多少,太子此時也控制不了,不過總比外人好些。
至於說要讓大盛去占據那些地方,太子仔細想了下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大盛如今雖然還算繁榮,可畢竟才結束亂世二十年左右,百姓還在休養生息吧,若是無端挑起大戰,怕是會生出大亂子來,而只是支援皇子去海外分封雖然也有壓力,可和挑起戰事的壓力比還是小些的。
“不光如此,若是到那時,大盛實在是負擔不了如此多的百姓,到時候也可以將百姓通過海船送到這些地方去,那些地方和大盛比也算是地廣人稀,加之氣候濕熱,作物生長迅速,百姓過去還是能好好活著。況且就算其他殿下們怎麼發展,帶過去的百姓應該也不會太多,還是當地土人會多些,那這些百姓過去也可以增加殿下們後代的底氣,畢竟作為大盛百姓,他們天然就更加支持大盛的皇族後代。”裴清說道。
太子還沒有想到這一步,對把百姓送到海外去的辦法皺了皺眉。
可很快,太子神情又有些無奈,如果真到了那個地步,大盛養不了這麼多百姓,讓這些百姓去海外討出路總比繼續留在大盛好,留下來會丟命,出去說不定還能活下來。
太子看過不少史書,自然知道朝代末期的發展,田地被瓜分,百姓無立錐之地,加上苛捐雜稅,百姓吃不飽飯快要餓死了,那就只能起義造反,而朝廷就要鎮壓造反的起義軍,這一鎮壓朝廷就沒有錢,只能再加稅,一加稅,百姓更加活不下去,起義的人又多了,朝廷又要鎮壓。
這麼些事來來回回,朝廷財政就更加吃不消,最後的結果就是轟然倒塌。
而且按照裴清的說法,這樣做,對百姓而言,多出了一條生路,畢竟百姓實在是只有活不下去才會反抗,而有了海外這一條路,反抗的人自然就少了;而對朝廷來說,這樣做還能儘量地緩解大盛國內的矛盾,將時間線拉長,說不定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而這一系列辦法的開始都要求大盛的皇子去海外分封,讓他們去吃些苦頭。
太子此時心中還是有些憂愁,但這憂愁又和之前不一樣,起碼心中的道德負擔沒有那麼重了。
對於他的這種憂愁,裴清就沒有再說什麼,這種憂愁和之前不同,之前的憂愁容易壓壞太子,而現在的憂愁則是督促太子進步。
倒是跟著過來的護衛見裴清陪著太子待了一會,居然沒有讓太子開懷,都有些驚訝,畢竟在以前,太子有什麼煩心事,和裴清聊一聊都會消減不少的,如今裴清居然也沒法讓太子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