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找不到。
因謀逆被誅的人,跟他有關的東西,想必早已封存不動。
先陳王李乾,死於永慶十二年。皇帝仁慈,沒有株連李乾舊部。就連陳王妃,都只是被罰在淮水旁守墓。
聽說當初是李瓏平叛,因為平叛有功,才獲封肅王。
「肅」有嚴正、清除之意,儘管這個封號不夠正統,卻是當初皇帝的執念。
事涉謀逆舊案,劉硯再也無法淡定。
他倉促起身道:「容臣去求見聖上,再同楚王商議。」
李策沒有同劉硯一起去,他靜靜地在京兆府等著,曬曬太陽,聽聽鳥鳴。
劉硯去了很久,回來時汗水濕透官服,神色也有些惶惶。
「聖上命我等查明司馬承恩死因,」他沉聲道,「且已經下令十六衛,快馬追回肅王李瓏。」
李瓏,走不了了。
百里曦的住處很簡陋。沒有雕樑畫棟,也沒有群仆美婢。
他是科舉出身,家世清白、官聲清廉,從校書郎一直做到御史中丞,官居正五品。
言官聞風奏事,即便沒有證據也可檢舉官員。
但百里曦從不莽撞,他秉承肅正綱紀之責,總要有確鑿證據,才開口進諫。
故而只要百里曦彈劾,那官員十有八九會獲罪下獄。朝臣視他為眼中釘,百里曦也不以為意。
因為皇帝器重他,甚至讓他做了二皇子的老師。
今日百里曦歸家後,只吃一碗鹹粥,便到書房做事。過不多久有人敲門,百里曦聽得那是約定的暗語,便親自開門。
門外站著一位精壯的男子,那男子頭戴斗笠,對百里曦施禮,並呈上信箋。
「殿下一切安好,請老師放心。」男人恭敬道。
百里曦轉身坐下讀信,立刻寫好回信,交給來人。
「去吧,」他聲音輕鬆道,「京都一切如願。」
「如果事事如願就好了。」葉夫人斜倚憑几,嘆了口氣,「那時你姑母已經懷孕,老夫人開心得在家裡縫製老虎鞋,結果鞋子還沒有做好,便出了那事。你們的祖母病倒去世,那可憐的孩子也沒了。」
因為同樣失去過孩子,葉柔感同身受,眼含清淚。
葉嬌風風火火地回來問事情,此時快速搖動蒲扇道:「那事兒會不會是誤會?我聽說陳王府有位道士叫司馬承恩,還是父親的朋友。」
提起司馬承恩,葉夫人笑了笑。
「他跟你們父親年紀相仿,脾氣大性子急,但做事還算穩妥。他認為修仙需入世歷練,便進了陳王府。陳王信任他,司馬承恩便常常往返勝州和京都,幫助陳王送信議事。他熟悉路況不懼劫道匪,懷裡揣塊餅,能走三百里。後來陳王自盡,也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
葉嬌把蒲扇放下,沒有說出玉瓊樓屍骨的事。
她原本擔憂那人是父親,知道不是後鬆了口氣,如今聽母親聊起司馬承恩,不由也感覺惋惜。
當初逍遙自在的道長,如今身披羽衣卻未成仙,而是被埋在玉瓊樓的地板下,十年才得見天日。
驗屍房裡她看過司馬承恩的屍骨,那灰白的骨骼,不覺得陰森可怖,只讓人感到悽慘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