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從錚的心裡,有些酸澀,更多的是擔憂。
果然,經戶部查證,這些年來捐贈賑災的銀兩,都有某筆同安國公府的數目一致。
這些銀兩要麼用於抗旱修渠,要麼用於救助疫病,最多的是糧荒賑災。只是以前沒有寫「濟」字,但都由道士轉交。
面對證據,百里曦瞠目結舌。
這件事是他買通安國公府的帳房先生,查出的紕漏。原以為是一柄利劍,沒想到竟幫別人揚了慈善之名,利劍刺入自己腹內。
「這……這怎麼?」他扭頭看向三司其他官員,見他們竟然也交頭接耳談論起安國公府的慈悲胸襟,百里曦只得僵硬地轉過頭,問道,「為何是道士?為何都是道士前去捐贈?」
這個問題,御案後的人幫他回答了。
「因為葉羲啊,」皇帝神情激動,感慨萬千道,「葉羲,未在朝堂卻為國分憂,身處道觀卻救黎民百姓。朕希望這天底下,多些葉羲這樣的忠良,少一些爭權謀私的奸佞。朕自己,也會銘感五內。」說到這裡,皇帝似乎才想起來今日安國公府的人還擔著罪名,便又和聲對百里曦道:「愛卿繼續審,繼續審,這銀兩的去處知道了,想必你還有別的證據。」
一語驚醒夢中人。
今日大家齊聚一堂,是審問安國公府是否通敵賣國,可不是來表彰他們濟世利民的。
百里曦的心提起來,手有些抖。
他不能輸。
輸了,安國公府便會飛黃騰達扶搖直上,吐蕃必然能同大唐和議,晉王就要解甲回京。
晉王的勢力還太弱了。
如果不能在兵部培養足夠多的親信,不能利用戰事囤積足夠多的銀兩,那麼即便獲封太子,也難以在朝中站穩腳跟。
皇帝的兒子中,太多人虎視眈眈覬覦太子位。
血雨腥風的戰役前,他們必須做足準備。
百里曦強裝鎮定,拿出一封書信道:「這封吐蕃文字寫成的信,是在安國公府中搜出的,還請禮部或者鴻臚寺的人看看。」
案件審到此處,大理寺、御史台、刑部、戶部、兵部都有涉及,其餘幾部官員漸漸忘了飢餓,等著百里曦提到自己呢。
畢竟案情似乎已經有了轉機,皇帝這會兒心情好,在君前露臉,也沒有白在這裡忍飢挨餓。
聽說要辨認吐蕃字,鴻臚寺卿王玄意立刻出列,趕在禮部之前,舉起笏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