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策驚訝於葉長庚的細心,靜靜聽著,眼含激賞。
葉長庚再寫兩個字。
「太子。」
這兩個字里,透著濃濃的怒火,力透紙背,筆尖像刺出一把刀。
「我問了胡稼,弓弩如何製作、分發、簽收、儲存、保養。京都大理寺說是太子密令虎賁校尉王伯堂轉移弓弩。且不管是不是太子,這裡必然會有人接應。那個接應的人,我還沒有查到。」
私藏弓弩,是會被判絞刑的重罪。若要做這件事,必要瞞得密不透風。但是弓弩如何通過州府衙門層層關卡,藏入翠鳥山,這是個謎團。
李策看了看灰濛濛的天,道:「故而有一個人,在這裡隻手遮天,為弓弩藏匿,大開方便之門。」
葉長庚點頭:「所以我在查太子在晉州的勢力。」
李策站在屋內,衣袖被風吹得揚起又落下。他身姿挺拔,雖然瘦,卻並不弱,如青松般御風而立,眼神澄澈。
他也拿起一支筆,劃掉「太子」那兩個字,重新寫:「李琛。」
「李琛?」葉長庚脊背繃直,有些疑惑,「是因為太子出事,李琛得利嗎?」
李策伸開手指,握了握腰間的金桃。
同葉長庚說話時,他會微微出神。
他們兄妹,雖然長相各不相同,但那種血液中一脈相連的赤子之心,倒是一模一樣。所以氣質也很像。
他覺得自己思念葉嬌,有些魔怔了。
「還因為,」李策收神,斷然道,「翠鳥山刺殺我們的刺客,不僅為了殺人,還為了把我們引向臂張弩。」
葉長庚張了張嘴,恍然大悟。
一座山,若想搜,非得從四面八方、各條路徑,搜上幾天不可。
但刺客朝一個方向跑,他們當然首先要搜那個方向,所以只用了半日,便找到臂張弩,數出數目,看清銘文,奏報朝廷。
緊接著,皇帝禁足太子、重組政事堂,徹查此事。
所以這更像是一個針對太子的棋局。
一顆顆棋子,一步步精準不差,落下去,困死他。
葉長庚緊握刀柄,不知他用了多少力,那刀柄似要被他折斷,發出細微的響聲。
他恨到極致,咬牙切齒道:「李琛,如果是他,謀害太子已經得逞,又為何要殺掉監牢里那些百姓?」
是啊,為什麼呢?為了滅口?這樣不是把案子鬧得更大嗎?
李策再寫兩個字:「蒲州。」
他耐心地解釋:「蒲州刺史府校尉彭金銳因獨子死在監牢里,他糾集兵馬,攔在黃河邊。因為伸冤的目的相同,如今大槐樹村以及附近村民,全部投奔到那裡,已有數千人。」
蒲州校尉攔路的事,葉長庚知道。他這幾日探查案情,沒發現事情已經無法收拾了。
葉長庚緊蹙眉頭,原本英挺的劍眉更加銳利。
「如此,真的走不成了。」
他們原本便是敢逆行而上,奔赴險境的人。而如今就站在兇險處,絕不會棄陣而逃。
葉長庚的線索,加上李策的分析,很容易便看清晉州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