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肅重的朝臣紛紛抬頭,望向居中跪著的李策。
……
第238章 李璟醒悟
對啊,怎麼判?
相信楚王對待別人,能做到公正嚴明。可若是對待楚王妃的朋友呢?早就聽說嚴從錚二十餘歲仍不婚娶,是因為對楚王妃念念不忘。
說起來,覬覦楚王妃的,聽說還有……
朝臣雖一動不動,眼珠子卻亂轉,從四面八方射來的目光,落在太子身上,停了停,依依不捨地收回去。
他們提醒自己,朝事要緊,看什麼好戲啊?
說起來,楚王是否會落井下石,把嚴從錚絞死拉倒呢?嚴從錚雖然救駕有功,但就算輕判,也是流放三千里。
李策上前一步,鄭重道:「嚴氏一門,有嚴霜序貴為魏王妃,同魏王沆瀣一氣,已被賜死;有嚴廉身為戶部侍郎,知情不報,判絞刑;嚴從錚雖為嚴家長子,卻恪守君臣之義,舍父救君、以至重傷。既有武人赤膽,又有文人風骨,兒臣以為,嚴從錚功大於過,至於如何褒獎,由聖上決斷。」
所以不是判罰,故而沒有出現在文書中?
不僅不判罰,楚王還認定嚴從錚功大於過,雖然讓聖上決斷,卻是要聖上褒獎?
好大的膽子!
不過也,好令人欽佩的膽魄!
沒有人敢正大光明地寬恕叛賊的家人,即便那人有救駕之功,也不可以。
焉知這不是他們的計策?萬一以後生變,保舉者便逃脫不了干係。
當官,不見得一定立功,但求無過。
楚王不懼結黨嫌疑,不怕別人說他拉攏人心,更不計較嚴從錚心悅楚王妃這件事,甚至也不怕觸怒皇帝,勸說三司同意「功大於過」的認定,實屬不易。
只是,皇帝會怎麼想?
大唐皇帝頷首,神情不怒自威,沒有反駁,只是問道:「其他朝臣,可有異議?」
朝臣噤若寒蟬,顯然都不想在這件事上張口。只有御史林清出列道:「微臣以為不妥。」
皇帝蹙眉,等林清開口。
林清曾跟隨李策前往晉州,去了不足一個月,卻寫了幾十封奏摺回來。那些奏摺大多廢話連篇,連胡稼受傷後便溺在床上,有辱官員斯文,都要奏報彈劾。
皇帝常常懷疑他是不是太閒,也缺少同情心。
當病重的皇帝好不容易支起腦袋,卻看到林清彈劾李策不清理門前的黑狗血時,差點吐出一口自己的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