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在一旁看電腦,她一向能一心兩用,同時在做別的活。
「姜哲案子裡的疑點有三。」洛譯在黑板上寫字,「一是誰給他注射的毒品?根據鑑定,姜哲的體質對毒品過敏,所以這個毒他一定是被動注射的。兇手為什麼要給他注射毒品?二是姜哲的手機,兇手為什麼要收走姜哲的手機,卻在沒幾天後主動送到警局?這點我一直想不明白。」
「第三就是監控。仙苑的監控是不全的,那麼完整的監控在哪裡?這份監控一定拍到了什麼,才會被人掉包並銷毀。如果能找到完整的監控,或許案子已經破了。」
此時,黑板上已經將這些話歸納為三個物品。
1、毒品
2、手機
3、監控
「這三個東西,前兩個目前來說比較費勁,找第三個難度或許會低一些。」洛譯沉聲說,「就算陳家將硬碟里的數據全刪了,他們總得找地方銷毀——他們會扔掉嗎?還真不一定,我賭一手他們會把這東西放到一個他們自認為安全的地方。」
顧曉晨說:「燈下黑是最安全的,也許監控還在仙苑!」
洛譯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勵:「這個東西先放著,我們來梳理崔小月的案子。」
洛譯拿著白板筆,敲了敲崔小月的照片。
他說:「首先,崔小月一定死在姜哲之前,這個應該沒有異議。因為屍體太過破碎,法醫那邊出報告還要一點時間,我們就只梳理目前有的。」
「崔小月在2年前和姜哲、林永安一起到江城打工,並於一年多前進入潤發廣場的化妝品店工作。交友圈範圍狹窄,平時能接觸的人只有客人和朋友。她和姜哲的關係是地下戀情侶。」
「目前我們能找到的疑點有三。」
「一是殺人手法。碎屍這樣的手法,不管是蓄意謀殺還是激情殺人,都代表了兇手對崔小月的恨意。崔小月平時為人熱情,性格開朗,很難有這麼恨意滿滿的仇人——殺人不是殺雞,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做不到這樣殺人。
「聯繫到姜哲一案,又顯得姜哲的死法太輕柔。所以這兩件案子的兇手,是否為一人?我想這是關鍵所在,但我現在推斷不出來,也沒證據支撐。」
「第二個疑點是微博號。」洛譯頓了頓,「我確實沒想過網絡媒體會發達成這樣,現在的人不看報都看手機去了。總之,背後指使微博號發新聞的人,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
李宣想了想:「老大,現在年輕人都不看報紙看手機,消息靈通的很。我在想,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洛譯不解:「什麼意思?」
李宣:「姜哲的案子之所以被壓,我們還無可奈何,是因為知道詳細案情的只有我們幾個啊。被捂嘴我們也不能做什麼咯。」
的確,到現在吃瓜群眾知道的只有,姜哲跳樓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