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會有一個高貴的出身,而不是終生都要頂著“雜胡”的名頭。
曹野那姬是真心實意為自己的女兒高興,這份高興遠遠壓過了她對死亡的畏懼。
李長安的眼眶酸澀,縱然她還有計劃,可這一刻,卻也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淚腺。
“娘親,你的病會好的。”李長安吸著氣哽咽道。
曹野那姬伸手給李長安擦拭著眼淚:“以後武惠妃就是你的親生母親知道嗎?武惠妃對你這麼好,日後你要好好孝順她。我們在長安沒有親人,無依無靠,這些年多虧武惠妃照拂呢。”
她沒拿李長安當尋常的五歲孩子糊弄,曹野那姬知道自己的女兒比她聰明多了,她用的是一種商量的口吻。
李長安點點頭,臉上的眼淚卻像斷了線的珠子。
武惠妃仿佛對手上的玉鐲忽然感興趣了一樣,她頗為體貼地低著頭鑽研自己的和田玉鐲子,給這對母女留出了談話的空間。
這一刻,武惠妃也不禁對曹野那姬升起了一絲同理心。
畢竟她也是一個母親。父母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武惠妃一共生了四子三女,可前頭生的幾個子女都沒能活下來,以至於李琩出生,為了保住他的性命,武惠妃將他交給了寧王撫養,長大後才又接回來,如今她又一心為李琩謀奪太子位置。
說到底都是為了孩子。
武惠妃垂眸用指甲輕輕撥著她手上的玉鐲。不過這個胡女倒也給她省心,今日著一番話是說給李長安聽的,也是說給自己聽的。
她憐憫李長安年幼失母,親自撫養;李長安生母病死,年幼無依無靠,索性有好心的武惠妃撫養她,知情人也只會稱讚這一段母慈女孝的佳話。這樣一來,就完全杜絕了日後不必要的後患——武惠妃仁慈,李長安孝順,誰能挑撥得了母子之情呢?
今日曹野那姬當著她面對李長安說這些,無非是證明雖然她不是生母,可她撫養李長安長大,李長安真正的生母又已經去世,背後也沒有外家牽扯,她就是李長安的生母。
生母病死,沒有外家,本身年紀還小,才五歲,完全養的熟,養大了就和自己親生的女兒沒有兩樣。
不得不說,武惠妃被曹野那姬打動了,多一個孩子總是好的,養大了也是琩兒的助力,大唐的公主在輔佐帝王上可不比皇子差。
往遠里說,有平陽昭公主助太宗平定天下;往近里說,當今聖上和一母同胞的玉真公主也是相互扶持。
就算是沒有輔佐兄弟的本事,長大了嫁出去和世家大族聯姻也是一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