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上去沒敦肅皇貴妃當年那麼有資本,可也相差沒有多少。
而那側福晉了,去年十月底才迎娶回來,到現在還沒一年了,和弘曆感情也就那樣。而且尚未生兒育女過,娘家除了一個世襲佐領外,都是小官,於弘曆沒有半點幫助。
從這個方面看,弘曆冊封高側福晉為貴妃,那側福晉為妃,沒啥毛病。
可大清自有自己的國情在。
說一千道一萬,在滿洲八旗面前,包衣旗就是要低一等。
哪怕包衣里也能人輩出,也有很多人的權勢不比滿洲八旗的人差什麼,可總體而言就是要低一等。
眾所周知,從仁皇帝到先帝,兩任皇帝都在想方設法的從朝臣和宗室那裡將權利拿到自己手上來,進而引發了仁皇帝末年聲勢浩大引發八旗上層人人都參與的九龍奪嫡。
先帝不是個性子軟手段軟的人,也是一個性子堅定手段狠辣的人,大家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自然是忍了。
弘曆一登基後,大家都在暗地裡看著弘曆,想要知道弘曆的執政方針,然後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看看如何行事,才能取得利益。
結果他就來這麼一出。
要重點注意的是,一般封爵位和冊封后妃,是需要詔封和冊封兩個環節,詔封是皇上口頭說要冊封,說了之後內務府和禮部才會開始準備相對應的金冊金寶冠服,等一切準備就緒才會舉行正式的冊封禮,才能拿到實際性的待遇。
就好像之前弘曆他們被冊封為和碩親王后,因為宮外的王府一直沒有修建好,所以其實手上一直都沒有實際的真正的和碩親王的待遇。
也就是因為這個詔封,並不算是最後塵埃落定的事,所以引發的風波才會非常大。
因為誰也不知道,弘曆是不是拿這個只是嘴上說說的事情來試探大家。
這裡面涉及到的就是皇權和臣權的交鋒。
若是弘曆贏了,那麼皇權將進一步勢大。
若是弘曆輸了,那很有可能某些重臣便會得寸進尺起來,想要狠狠的咬一口皇權,讓自己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攝政王」。
因此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打消弘曆的某些得寸進尺的想法。
這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試探,絕大多數人想的都是不能慫,第一次就慫了,那日後只能被皇權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種滋味,先帝在位時他們已經品嘗過了,不想在品嘗一次。
所以,這事才會引發軒然大波,因為無數人都想利用這事達成自己的目的,包括弘曆。
啥,你說大家想多了?
不,只要翻翻史書就能看見,很多新帝登基,都喜歡拿后妃冊封的事情去試探朝臣。
藉由這麼一件小事,就能快速分出哪些是忠心於自己的臣子,哪些是想要攬權想要當權臣的臣子。
當然試探的辦法不止這一種,還有拿給先帝上諡號做文章的,反正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大多數都是這種雞皮蒜毛的小事,讓新帝有騰挪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