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覺得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就是林延。林延一定是為了迎合主席對於業務分類的喜好,不顧事實先定下業務分類方式,再逼著審計師去按照這種分類方式出報表。但是顯然審計師不願妥協。
“主席,我年輕的時候也做過四大審計。”林延一臉沉痛地說道,“一般來說,審計師內部有嚴格的內核,如果他們不同意,內核不通過,審計師是沒辦法給項目報表簽字的。”
“那,你的意思是?”主席問。
林延搖搖頭,看上去很無奈:“都到了這個環節,我們還是要確保審計師能出報告,項目能夠順利交表。如果差不太多,就按照審計師的要求去改吧。”說罷,他又轉身問楊明道:“楊總,審計師說的這個分類,到底合理不合理?在市場上常見嗎?你覺得這樣分類有問題嗎?”
楊明和林延有種物以類聚的心心相印,對林延的意思心領神會。他柔聲回答道:“業務的分類,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我們不如聽一下審計師建議的分類方式,如果大差不差,那倒是也不是不能接受。”
林延對審計師道:“那你講講你們的建議。”
審計師便把建議的業務分類方式一一道來。經他這樣分類,這家公司與其他的地產公司的業務差異不大,似乎也沒有什麼類似生態園的特色業務,乏味而正常。
“我們倒是覺得中規中矩,問題不大。”楊明說。
詹森也趕快補充:“我們覺得也是。”
“那不如按照審計師的建議改吧。”林延對主席說。
主席顯然有些失望,但是也點了點頭。既然主席點了頭,兩邊保薦人也不再有疑問。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同意對整個業務、財務的披露徹底推翻修改。
業務和財務章節是最花時間的,如果這樣從根本去修改,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招股書的披露,本就是各個章節互相呼應,牽一髮而動全身。修改業務的分類,意味著整本招股書都需要被重新審閱,進行修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