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不同往日,或許過去的文意先尚且能直接沉默不回應。但現在,總感覺在張知疑面前,他時常出現語言組織功能混亂的現象,儘管他理解對方會產生這些問題,可是他確實沒法回答一些他自己都不理解的反常行為是怎麼產生的。
那時候他希望能和張知疑保持距離,只維持在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
那現在呢?
文意先啊文意先,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既然已經給了對方明確的暗示,就應該主動一點告訴他自己的心意。
可是直接表達太唐突,委婉表達又怕他聽不懂。到底該怎麼說才能讓兩個人的關係變化不那麼突然,只要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就好?
文教授不愧是教授,他腦子裡冒出的第一個關於“有效溝通”的方法是提問,緊接著大概就是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了。
文意先後知後覺反應過來,這似乎不太浪漫。
用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道的暗語?
然而文意先想不到他們倆之間有什麼暗語。
思考時間超出了平常閾值,文意先的嘴難得比腦子更快作出反應:“你相信人有‘自由意志’嗎?”
之前在張知疑讀本科的時候,這個問題是他問文意先的。
當時文意先搖搖頭,並不是表示否定,而是簡單直接地表達不知道,這個問題是西方哲學的核心主題,也是最具爭議性的問題之一,他不認為自己能給出一個確切周詳的答案。
“你相信‘命運’嗎?”他反問張知疑。
記憶里尚且稚嫩清澈的張知疑點點頭,靦腆地笑了:“如果它不存在,我為什麼現在能和你在一塊散步呢?”
從回憶里抽離,他們已經沿著湖跑了兩圈。文意先帶頭繞到操場上,張知疑緊隨其後。
沒有晨練習慣的張知疑此時腦子逐漸充血,壓根沒聽清楚文意先說了什麼。
畢業一年多,哲學相關的知識他也忘得差不多了。這種知識性名詞從他腦子裡一溜而過,只留下一點點模糊的印象,然後隨著呼吸逐漸消失在他的意識海里,再也捕捉不到。
文意先等了一會兒也沒有等到答覆,疑惑地側目看了一眼,只見張知疑同樣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滿臉寫著迷茫和空洞,就差沒把“你說什麼”四個字寫在臉上。
……提問果然不是一種好的調情方式。
沒事。文意先想。反正再過不久他們去國外同居,有的是時間慢慢來。
“文意先。”張知疑在背後喘著氣叫到。
“怎麼了?”
“我不想讀博。”
“噢,那挺好的啊。”文意先即答。
“……”張知疑稍微用力加速超過他,然後自然減速和他並肩,“你這次出國,什麼時候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