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想,如果抓不住恩寵,就抓住權勢吧。
可她太稚嫩了,不管做了什麼,都容易被人識破。
可要是什麼都不做,又顯得她無能。
她越來越焦躁,越來越不安,也就越來越容易做錯事。
直到她聽了太多流言蜚語,伸手去了行宮。
陛下給娘娘面子,叫她跪在鳳儀宮內,外頭沒人知道,可是娘娘淋了一場雨。
其實就算沒有罰跪,沒有那一場雨,娘娘也要病倒了。
只是有那一場雨,有罰跪,她病倒的更快。
那個時侯的臨水緊張得很,可也沒想到,那就是自家姑娘最後的時光。
她病的越來越厲害,可後宮的事不能沒人處理,過往兩年多,娘娘處理的並不好。
所以太后做主,叫貴妃先代理後宮事務,說等娘娘病好了就叫她再管。
過後看,其實無可厚非,總不能因為皇后病的起不來就沒人管後宮的事了吧?
可是對於那時侯的娘娘來說,這也是一重壓力。
誰也不知道,就在那一年秋天,娘娘悄無聲息的去了。
就在那前幾日,太醫就說娘娘病的很是兇險,甚至殿中省都開始預備了。
可幾日後,娘娘卻漸漸開始恢復起來。
一開始,臨水其實什麼都沒發現。
娘娘的病並不是一下子就好的,也用了幾個月。
她好多了之後,不管是宮務還是別的,都沒提起一句。
那時侯臨水開始懷疑。
後來,娘娘就跟換了一個人一樣,每走一步,每說一句話都跟過去不一樣。
她一開始像是沒有謀劃,而是隨波逐流。
但是卻漸漸在陛下那嶄露頭角。
臨水那時侯,就差不多確定了。
這世上沒有誰能病一場起來就性情大變的。
這個變,包括飲食習慣,裝扮喜好都變了。
她也聽過借屍還魂和精怪奪舍。她輕易就確定是前者。
說不清楚的感覺,她覺得這位娘娘性子很好。她跟姑娘的性子一點都不一樣,但一開始臨水就感受到了善意。
其實,她也知道貼身伺侯的人會看出來,所以她沒有試圖隱瞞過。
張嬤嬤出宮早,她應該是不知的,可臨水確定照花也知道。
只是照花一向不多說一句話,她要不想,誰也不會看出她的心思。
她們兩個也沒有提起這件事,就這麼都默認了。
她們的三姑娘到底是悄無聲息的死在這紅牆之內了。
可這位新娘娘,她真的很好。
她風趣,和善,博學。她看臨水照花等丫頭,或者看那幾個宮人的眼神,臨水不知怎麼形容,那種眼神,那麼平常。
她看陛下的時侯也是那樣的眼神,她看大家的時侯,都是一樣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