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一直沉默的李世民冷不丁地開口:「仙人有說,安史之亂是你平定的嗎?」
太宗一言,眾人頓驚。
水幕只言肅宗756年於靈武即位,卻還沒說安史之亂何時平定。
「必是兒臣!」李亨不以為然,信誓旦旦:「除非這戰亂持續數十載,不然定是在兒臣在位期間平定。自古戰亂,逾時十載屈指可數,太宗不必擔憂。」
「是嗎?」李世民似笑非笑。
與此同時,水幕畫面再次變動,月兮占據了主屏幕:
【揭曉答案的時刻到了!剛才我們說到761年大唐天災,與此同時,各地反叛不斷、將士擄掠百姓,民生艱難。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一個問題:皇帝在幹嘛?】
【肅宗一生頗有波折,他尚在楊氏腹中時,李隆基就曾想用墮胎藥殺死他,只是最終沒有下手。他青年時代,目睹了唐隆政變、日殺三子等殘忍事件,見證了宮廷傾軋的黑暗血腥。就算當上太子後,他也一直生活在父皇猜忌、權臣威脅的恐怖陰影中。邁入中年後,安史之亂雖給大唐帶來了不幸,卻也給李亨帶來了機會,他以性命為賭注,終於坐上了皇位。】
聽到這裡,李亨響亮地啜泣了一聲,兩行熱淚滾滾而下。他故作堅強地仰起頭,卻恰到好處地將委屈隱忍的面龐展現在眾人面前。
有臣子心軟,聽到這裡輕聲嘆氣,望著李亨的目光也不由多了幾分憐憫。但石潭角落小屏中的李世民卻面無表情,甚至覺得李亨有點上不得台面。
說真的,李亨這套都是他玩剩下的,而且誰比誰慘都還不一定。弱勢的開端應當是奮進的動力,而不是拿來博得同情的玩具。
【千辛萬苦,終於登基,可肅宗並沒能在皇位上大展拳腳。在他短短的七年皇帝生涯中,給後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那一場靈武登基。不可否認,肅宗在位時也曾試圖平定戰亂、復興經濟,但或許是能力所限,他最終沒能成功。】
【此外,或許是被叛亂牽扯了大部分精力,肅宗沒有及時察覺後宮、宦官勢力的膨脹。在其放任之下,宦官李輔國開始操縱軍政大權,而他的皇后同樣也開始干預政事,由此給安史之亂後的重建留下了難消的隱患。後世評價他即位後,「宦妾交煽,甘蹈前車,既不能保其子,且不能安其父」,認為他過多於功。】
【最為不幸的是,肅宗並沒有遺傳到玄宗的長壽基因。公元761年,當杜甫寫下那句半諷半怨的「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時,肅宗正臥病在床,根本無力掌管朝政,只能命太子監國。】
【當時間來到762年,中原大地上的悲慘事件愈演愈烈。一方面,山賊塞路,強盜橫行:段子璋反開州,徐知道反荊州。另一方面,饑荒愈演愈烈:從江淮再到三吳,原本的魚米之鄉也淪為人間煉獄。杜甫心繫家國安危,同情民生艱難,於是作《三絕句》以記之。】
【這三首詩,首章記蜀中之亂,次章寫難民罹禍,末章嘆禁軍暴橫。762年,百姓死傷不計其數,杜甫詩中的「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殘一人出洛谷」堪稱這一年的悲慘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