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這麼說,還是愉快的跟著走了。
從此,譚家就多了一個人,姓山。
雖說長得不怎麼樣,但是十分的能幹。原本譚家老的老小的小,中間是個讀書人,種地就做不好。
可自打這山兄弟來了,那真是能人一個啊。
有他打理這些,譚檳也放心讀書。
只可惜,江山凋敝,他也沒能科舉出頭。
後來呀……
隨著戰亂,這一家子也流落他鄉了。
譚家老太太過世後,譚檳帶著女兒依舊與好友一起生活。
譚檳雖然說話文縐縐的,卻是個極好相處的人。去哪裡,都與鄰里相處和睦。
山臊不大會說話,但是做事很麻利。
譚家小女兒十七歲時候,尋了個好夫婿。
再後來,等她也兒女雙全了,譚檳就與山臊一起歸隱山林。
那時候的譚檳,已經鬚髮皆白了。
山臊卻還是四十多歲的樣子。
女婿安慰女兒,說爹和山叔都不是凡人。
譚檳與山臊輾轉回到了北方,回到了柳葉山下。
重建房舍,就住在這裡。
他們家天天都有蝦蟹吃,譚檳活到了一百三十一歲。
是遠近聞名的活神仙。
就在一百三十一歲這一年秋天,無疾而終了。
臨終時候還念叨,說認識山兄是此生大幸。
他們兩個從始至終都是朋友。卻也是親人。
山臊埋葬了他之後,又回了山林。
輾轉又是四十年。
終於下了地府,見是見不到了,畢竟妖族和人族去的地府不同。但他卻等到了一封信。
譚檳說,想必我死後,你也寂寞孤單。你又怕火,不知如何做蝦蟹吃。
於是我只等你,等你來了一起投胎,咱們來生做親兄弟。
譚檳就真在地府里,做了這麼些年小文書。
終於能夠投胎,他很高興。
最後,柳葉山下小鎮中,一個普通農戶家裡,一位娘子臨盆,產下一對男嬰。
雙生子嘛,雖然是喜事,倒也無甚稀奇。
只是那小兒子最喜歡吃蝦蟹,幾日不吃就要哭鬧的。
哥哥疼他,總給他去釣。
這一家子,一生倒也沒什麼大富貴,可父母慈愛,兄弟和睦,就連後來妯娌子侄也都是好性子的。
倒也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家好人家了。
當然了,這是太遙遠的後話了。
而這一夜,三娘與薛沖回到了無味館的時候,又瞧見了佘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