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肉攤,買了點後臀尖肉,又買了顆包菜,菜市場裡有個規模中等的超市,他推著車進去買了牙刷、牙膏、毛巾、洗衣粉、潔廁液,還順帶買了一把筷子,福利院的木筷好些都在生霉,該換了。
離開菜市場的時候,小推車車把手兩邊又掛滿了東西,三百塊的生活費也減少了三分之二。
畢竟牙刷、毛巾都是六人份的,加起來輕輕鬆鬆破百。
往回走,看到路邊一老大爺在賣馬蹄,棕紅的馬蹄圓圓的,擠在籮筐里,老人坐在小馬紮上,拿著一把小刀給馬蹄削皮,在他身邊的塑膠袋裡,已經裝了不少白白嫩嫩的馬蹄。
三個老太太圍在小攤面前,林易走過去就聽到一個奶奶問:「慈姑怎麼賣?」
老大爺說:「四塊一斤,削了皮的七塊。」
一個奶奶:「你這個慈姑新不新鮮?」
老大爺語氣鏗鏘:「昨天才從田裡面挖出來。」
說著,他擼起褲腿,抬起腳:「看嘛,鞋子上的泥巴都還有。」
又拿起一個馬蹄切成兩半,汁水微濺,老大爺:「看,水分充足得很,絕對新鮮!」
確實很新鮮,想起馬蹄的味道便讓人口舌生津,一個奶奶說:「給我來一斤。」
老大爺:「要不要削了皮的,吃起來方便些。」
奶奶:「不要,就買沒削皮的。」
三個奶奶都各自買了一斤,林易也湊上去說:「我也要一斤……慈姑。」
他以前只知道馬蹄還有個名字叫荸薺,倒是沒聽過慈姑這個叫法,才出口的時候還覺得不適應,第二次開口卻已經習慣了。
「大爺,你們一般怎麼吃慈姑啊?」
老大爺:「不就是當水果一樣吃嘛。」
他提著桿秤,秤砣往後挪,保持平衡後,把稱提到一個奶奶面前:「看,一斤哈!「
旁邊已經提著慈姑的奶奶對林易說:「當水果吃可以,還可以拿來燉湯,買點排骨,放慈姑,再放點姜,燉四十分鐘,湯都是甜的!」
另一個奶奶說:「還可以包餃子!」
她看著林易買的肉:「坐墩肉,就適合包餃子,把肉宰爛,加蔥姜水,再放慈姑,你還買了包包白(包菜),也可以放點包包白,包出來的餃子好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