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嗎?」
「我帶我爸去看過餅店了。他檢查過,設備沒問題,衛生消防都符合條件,至於人手,用回他們的就行,或者重新請。當然,各項手續都要重新跑一遍。」
這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但靠學徒們赤手空拳,怎跟生產線比?
程一清連這個都考慮進去了,她說自己想了個營銷辦法,「我們做限量。用新鮮手工制當宣傳噱頭,每次做完一批就運過來。再找人當托,在店外排排隊,形成聲勢。」
程季澤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比如手工制餅,會否質量不穩定,比如日後恢復自動化生產,會否失掉人心,比如……但他承認,先活下去再說。企業跟人一樣,沒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的。
程一清是個急性子,看他沉默,忍不住追問:「怎麼樣?你覺得怎樣?」又抓起計算器,按下一個數字給他看,「製作間這個價錢很低,幾乎半買半送了。還相當於送一間分店。你還有什麼顧慮?」
顧慮是有的,但程季澤此刻有點被程一清感染。失敗又如何?做了再說。
他道:「可以。」
買賣雙方都急,一拍即合。簽合同、付款、重新申請牌照等流程還在走,招收學徒、開工製作的事已提上議程。陳夕裴聽說雙程記的事後,主動替他們設計一款海報,宣傳手工制。程一清用手肘撞一撞她:「喂,我們現在可沒錢給你。」
「得啦得啦,一場老友。」陳夕裴說,「我可是寄希望於你們成為大品牌,我好放在履歷上的。」
成為大品牌還遙遙無期,但難關開始鬆動。
廣東人就是愛湊熱鬧,看到有人排隊,心甘情願地大排特排。德叔在製作間聽說上一批出爐的已售光,想加班加點趕出新一爐。程一清說,不用,不用。
德叔皺起眉心:「點解?」(何解)
「讓他們等一等,明天再來。」
德叔覺得程一清莫名其妙。當年還沒有飢餓營銷這個概念,程一清只憑直覺行事,也無從跟老爸解釋。但效果的確好。在天河城附近的黃金地段,每天三個時段,在雙程記外的長長人龍,是他們最好的廣告。
一周後,陳夕裴為他們設計的新海報又張貼在店門外,大意是雙程記在過去七天賣出了一千五百個杏仁餅、一千六百個合桃酥等等,感謝各位街坊厚愛。
雙程記剛開業時,因店鋪設計、餅盒包裝、百年老店新起點、粵港青年創業等特別之處,曾吸引過一波注意力,但品牌跟工廠對他們並不看好。改革開放以來,每年創業的人如過江之鯽,哪條小鯽當真成過江龍了?那些工廠自然是希望蛋糕越大越好,但無奈大品牌下場捕鯽,還讓他們出網,他們也只得隔岸觀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