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冬沒嘗過蔬菜等花樣食材,玉米和花生這兩樣,聞起來簡直比肉還香。
但是, 大家第一筷子還是夾向鍋里的燉大魚。
鐵鍋燉大魚不愧是東北名菜, 清凌凌的好河水養出的大魚沒有一點土腥味,嫩白的魚肉裹上焦醬色的熬出一點點粘稠膠質感的魚湯, 入口一抿,那滋味,所有知青都哎呦呦地叫了起來。
「是燙得叫啊,還是好吃的叫啊?」得勝嫂子看著他們捂著嘴嗷嗷叫的樣子, 忍不住笑著問。
「好吃, 嫂子!」
「手藝太好了, 嫂子,我哪吃過這麼好吃的魚啊。」
也不知道是從誰開始的,叫趙德勝是叔,趙德勝媳婦卻叫嫂子,偏偏沒一個人覺得不對勁。
土灶的大火炸出的魚皮又酥又香又彈,口感十足。林雪君夾魚的時候不小心撕下來一大片魚皮,一筷子都送入口中,魚皮特別入味,還有嚼頭,她吃得眯起眼,連誇讚都顧不上了。
好吃,真好吃!
趙得勝媳婦被他們這些浮誇的表情逗得哈哈笑,另一個灶口起鍋燒油,將已經炸過一次的柳根兒魚再次下鍋。
一指長的小魚在大火熱鍋里復炸幾秒後,瞬間出鍋,酥酥的盛盤放在灶台上。
知青們不等得勝嫂子撈起全部小魚,便動了筷子。
一指長的小柳根兒在河水裡一撈一兜,因為小,處理起來特別麻煩。可它是東北大河裡最鮮嫩的魚,人們為了這一口鮮,都忍耐了它製作和烹飪的複雜。
知青們守著鍋吃到了最最最新鮮的小炸魚,那被炸的起了一層油泡的魚皮酥得不像話,連魚頭魚尾都變得好吃了。
像吃零食一樣,咔嚓咔嚓一口一條,林雪君吃得毛孔都張大了。
只有生活在這裡,才吃得到這第一手的鮮貨,這就是靠山而居的最大幸福。
柴禾燒出的大火烹飪,導熱快的鐵鍋煎出的美拉德反應,還有沒有任何污染的野生魚,加上大家又餓又累又饞,都成為這頓飯的頂級「佐料」,成就了豐衣足食環境下所體會不到的極致滿足。
鍋里的土豆已經燉面了,魚湯汁水完全浸潤進土豆里,於是土豆的甜味里有了魚湯的咸香,滋味十分豐富。
年輕人們吃得滿頭熱汗,各個眼神迷濛,透著股迷迷糊糊的陶醉勁兒。
趙得勝見他們吃成這個樣子,覺得倍兒有面子,便掏出自己珍貴的小酒,給每個知青倒了一小杯底兒,大家就著美食抿著香辣的糧食酒,在這苦日子裡感受到了當神仙般的快樂。
林雪君啃了兩個鍋貼的玉米面餅後,飽足地撐腮看著大胃王般的小伙子們大口大口吃飯,忍不住想:
到底什麼是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