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應下,自己便會成為康熙手中制衡朝堂的工具,下一個直王與太子。
康熙目光凝滯在他身上,含著幾分涼意打量著掃過他,在短短一瞬里,四爺堅定地回稟道,「兒子願為汗阿瑪分憂,報效君父家國,萬死不惜。」
兩雙極為肖似的眼睛相對,康熙鳳眼微眯,幽深的目光從四爺面上巡過,嘴角緩緩牽出一個笑來,顯然是很滿意他的順服。
在一室和煦春光,暄風披拂之中,四爺恭敬地低頭,悄悄擦去了鬢角的汗水,為康熙處分起摺子來。
二人在靜謐之中埋首案幾,太陽漸漸西沉,光線也變得黯淡起來。粱九功稍稍向前一步,在皇帝忙於政務時,身邊侍奉的人是力求不能發出一絲動靜,有一絲存在感的,他是要刻意提醒康熙,已到了平時該擺上燭台的時候了。
康熙看了一眼底下老實低頭,裝聾做啞的四爺,揮手示意粱九功不必去拿蠟燭,他將手邊如山的奏摺放下,起身令奴才們準備御駕,與四爺往圓明園裡去。
到了園內,四爺便先請康熙在九洲清晏上座,令三個兒子來給康熙請安。
康熙見他們二人相攜而來,舉止親昵,又依稀記得他府上只有長子是福晉所出,便知即便是異母兄弟,卻兄弟相諧,手足情深,可見四爺在治家上的確不錯。
再看那個格外小些的,請了安便跑回四爺身邊,依戀非常。他記得去年內務府有遞上來四貝勒府的叫他圈名,稍一思索便想起來,「可是叫弘旼?」
四爺應道,「正是,去年仰賴汗阿瑪賜名。」
「是阿午哦。」一道稚嫩清脆的聲音卻同時響起,正是阿午見康熙指著他問名,很驕傲地抬頭報起自己的名字來。
「汗阿瑪恕罪,這孩子小名叫阿午,府上喊慣了,大約是以為阿午才是自己的大名。」四爺見康熙訝然側目,便摸了摸阿午的腦袋解釋著,一邊又低頭對阿午道,「阿午,同汗瑪法問安。」
「問汗瑪法安。」阿午也不露怯,乖乖跟著四爺念著,甚至還像模像樣地行了一禮。
康熙一笑,很和藹地招手叫阿午到他身邊來,帶上玳瑁眼鏡打量著這個健康活潑的孩子,「阿午,到汗瑪法這兒來。」
阿午便蹬蹬跑到康熙身邊,揪住了康熙的衣角,他滿懷好奇的仰頭,注視著這個陌生又威嚴的長輩。
康熙彎腰想把他抱到膝上,一入手卻被他貌不驚人的重量一驚,稍使了幾分力氣才抱起來,他不禁有些感嘆,「好壯實的孩子,比太子家的弘皙小時候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