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的重點在於,大導加盟,六部大投資大製作,再加上對賭協議的刺激,這家公司的市值在五年內翻了好幾倍,從幾十億一躍到幾百億!這何止是「暴利」兩個字能說盡的!股民比粉絲數量更加龐大,兜里的錢也更多,收割的規模和力度豈能同日而語?
此外,那位導演在這六部戲中大膽啟用了不少新人演員,捧出了好幾個影壇新秀,走得最快最穩最高的那一個,已經拿了兩個影后!這位新晉影后,同樣出自這家影視公司旗下,為刺激股價的新一輪攀升貢獻出了應有之力,並且可以預見,還會為持續出力許多年。
在這件事當中,那位簽了對賭的導演是資本的工具人,那六部戲,還有包括新晉影后就在內的那一批影壇新秀很顯然,就是高端的產品了。
除了收割熱錢以外,不管是低端還是高端的產品,都還有另外一個作用,洗錢。
電影行業,不管是哪一年都會出現那麼幾部片子,號稱大投資大製作大班底,請了當紅的明星,拍出來的效果卻像一堆狗屎,明明差評如潮,上座率卻莫名其妙地偏高,尤其是偏遠地區、凌晨時段。最後一統計,總票房相當不錯……這究竟怎麼回事,懂得都懂。
最可笑的是,有些心裡沒數的粉絲,還把這情況歸功到自家「哥哥」「姐姐」頭上,認為是什麼所謂的票房號召力,他們的「哥哥」「姐姐」不但樂見於此,還推波助瀾,實在不知道該叫人說什麼才好。
顧盼從不覺得自己是一個高尚的人,兩次劇宣也沒少利用粉絲,但相比起來,第一,她從沒有千方百計巧立名目剪粉絲的羊毛,第二,她還實打實的拿出了兩部可以說比較優秀的作品。這麼看,她覺得自己真的算是業內良心。
這些操作,在行業內,尤其是那幾家大公司之間,都是心照不宣的。由此,衍生出了圈子裡最核心的一條規矩,行內人不能揭內幕!
大伙兒都玩這一套,誰都不乾淨,那就只好互相制約互相打掩護,誰也別想著拿這些做文章,把窗戶紙往破里捅。你今兒要敢揭我的遮羞布,就別怪我反手扒你的褲子!
話再說回來,資本要藉助這些「產品」賺錢,也要防著他們,免得他們哪天因為外界的吹捧飄了,或是其他因素的影響一時糊塗,反捅一刀,對他們要有絕對的控制力。說的好聽點兒的,叫控制力,說的不好聽,不就是把柄?
這些被資本選中的人本身可能就自帶了把柄,譬如說入行之前的種種不可言說的黑歷史,明面上公司一定會遮著掩著,迎合粉絲塑造出各種的人設,實際上,證據全都捏在手裡。
肯定有人要問,難道所有人都有黑歷史,就沒有真清清白白出道的?有,但出道前清白不代表成名之後依舊清白。沒有黑歷史,沒有把柄,可以現造嘛!
你剛接了一部戲,一進組就是幾個月,公司說你這不行啊,得保持熱度,我給你接了什麼什麼綜藝什麼什麼活動,你趕緊去,這邊我給你找倆替身拍著。你不同意?那邊合同都簽了,你不同意那就賠錢!最後替身這事兒要是爆出來,責任肯定不是公司擔著,這算不算是把柄?